首页>检索页>当前

理直气壮强化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

发布时间:2024-05-23 作者:孔苏华 来源:中国教育报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新时代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好思政课作出了重要部署,也为加强和改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不断深化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的重要论述,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学校教育管理全过程,完善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齐抓共管机制,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加强党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全面领导,形成“大思政”工作格局。党的全面领导是做好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保证。学校党组织要切实加强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全面领导,把思想政治工作紧紧抓在手上,围绕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坚持改革导向,上下齐心、形成合力,以系统思维、综合举措破除深层次瓶颈问题。要构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主要是构建理论武装体系、学科教学体系、日常教育体系、管理服务体系、队伍建设体系、评估督导体系等,围绕这些方面进行系统设计,从各个层面一体化构建。要完善课程体系,解决好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相互配合的问题,推动其他教师与思政课教师相辅相成,推动思想政治工作贯通人才培养体系,发挥融入式、嵌入式、渗入式的立德树人协同效应。教师、管理人员等都是育人主体,要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学生学习生活成长全过程,贯穿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网上网下等各领域各环节,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学校主要领导要带头走进课堂,带头推动思政课建设,带头联系思政课教师,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师生全员参与的“大思政”格局。

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广大思政课教师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做到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要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要有仁爱情怀,把对家国的爱、对教育的爱、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心中始终装着学生,让思政课成为一门有温度的课。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要自我要求严格,既要遵守教学纪律,也要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做到课上课下一致、网上网下一致,积极传递正能量,自觉做为学为人的表率,做让学生喜爱的人。要配齐建强思政课专职教师队伍,建设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思政课教师队伍。要创新工作机制,加大培养和激励工作力度,充分激发思政课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创造活力、干事热情,引导思政课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教书育人上。

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办好思政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不断改善课堂教学状况,防止形式化、表面化”,要“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要突出思政课的政治引导功能,重在塑造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辩证认识、理性分析现实问题,辨明大是大非、真假黑白,在对社会假恶丑现象的批判中弘扬真善美。思政课堂要不断创新教学手段、丰富课程内容,让学生愿意听、听得懂、认同感强。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注重启发式教育,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在不断启发中让学生水到渠成得出结论。要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件、进课堂,引导学生增强“四个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立志做奉献社会的有用人才。要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把人生抱负落实到脚踏实地的实际行动中来;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政课教学,在教育引导学生日常落实落细落小上见行动、见实效。

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增强育人协同效应。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一方面,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让思政课有滋有味、入脑入心。另一方面,要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将各门课程中蕴含的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教育元素与课堂教学有机融合,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使学生能够真正感受到、切身体会到。要积极构建以思政核心课程为主阵地,辅以课程思政,融入多种元素的思政育人体系。要积极搭建思想政治工作交流平台,引导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和学生辅导员利用平台交流经验,在把握学生认知规律、心理特点、发展需求的基础上,整合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章节,提高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

顺应形势,抓好网络育人主阵地。当前,互联网已成为社会舆论的放大器和意识形态较量的主阵地,对人们的价值观念产生重要影响。当代大学生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都深受互联网影响,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已经成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环节。要善于依托学生喜闻乐见的新媒体平台,打造思想政治教育优质平台,制作受学生欢迎的充满正能量的网络文化作品。充分利用互联网新媒体技术,结合学生的兴趣点和接受习惯,大力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造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网络精神家园。关注学生的成长需求,建设专属的网络学习空间,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网络思政教育服务,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探索建立学生互动参与的互联网体验场景和交互场景,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通过线上交流、讨论、互动,促进学生之间相互沟通、合作,形成网络社群,增强他们的集体认同感和责任意识,形成双向互动的网络育人格局。

(作者系山东特殊教育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

《中国教育报》2024年05月23日第6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