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思政课要勇担培养时代新人的历史重任

发布时间:2024-05-23 作者:代玉启 韩译心 来源:中国教育报

    ■理论特稿/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学校思政课建设需要回答好为什么要培养时代新人、培养什么样的时代新人以及如何培养时代新人等问题。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铸魂育人的主渠道,承担着培养时代新人、传播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使命。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这为新时代学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学校思政课建设需要回答好为什么要培养时代新人、培养什么样的时代新人以及如何培养时代新人等问题。

    培养时代新人是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的着眼点

利用好学校思政课这一铸魂育人的主渠道,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事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

培养时代新人事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学校的立身之本。思想政治教育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青少年正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学校是青少年学生从事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引导青少年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学校教育重任在肩。

培养时代新人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时代新人是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的一代。立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我们亟须培养一大批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学校思政课与培养时代新人的目标、内容相贯通。将培养时代新人作为新时代学校思政课的着眼点,有利于强化对世情、国情、社情、民情的整体把握,推动学校思政课在“两个大局”的时代背景下展现新气象、彰显新作为。

    从根本要求、实践品格和行动指向维度理解时代新人内涵

时代新人是引领未来社会发展的主力军,是完成党的新使命新任务的重要力量。对于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培养时代新人”这一目标,需要从根本要求、实践品格和行动指向三个维度把握其丰富内涵。

让党放心是根本要求,突出“以党的意志为意志”的精神底色。只有全面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才能把准培养时代新人的目标要求。一要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二要坚持务实笃行、廉洁自律,在艰苦奋斗中锤炼过硬本领,向党交出高质量的学习和工作答卷。同时,要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坚守清正廉洁这一中国共产党人鲜明的政治本色,做到勤掸“思想尘”、多思“贪欲害”、常破“心中贼”,不为利益所惑,保持严格自律的优良作风。三要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刻挺身而出,做到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

爱国奉献是实践品格,树立“以国家利益为核心”的行动标杆。爱国主义是奉献精神的情感支撑和思想基础,奉献精神是爱国主义的具体表现和实践升华,二者是互为表里、相得益彰的有机统一体。一要厚植家国情怀、牢记社会责任。要将个人梦想、家庭梦想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积极在同社会需要和人民利益相一致的事业中履行社会责任。二要坚持围绕中心、主动服务大局。要正确处理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以更高的政治站位和更长远的战略眼光,展现大格局、大胸怀。三要坚持爱岗敬业、自觉履职尽责。爱国奉献不是口号式的“高大上”命题,而是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爱岗敬业”这一基本要求做起的实际行动。时代新人无论做什么、在哪里,都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坚守岗位,干好本职工作,将爱国情怀转化为履职尽责的工作激情。

担当民族复兴重任是行动指向,瞄准“以民族复兴为己任”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接力棒,历史地落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要将学生培养为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就要涵养其志气、骨气和底气。其一,要增强“志气”,帮助学生涵养高尚品格,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其二,要增强“骨气”,鼓励学生投身火热实践,在实践历练中砥砺奋斗精神。其三,要增强“底气”,引导学生增强技能本领,不断提升干事创业本领,努力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新时代学校思政课要有新气象新作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新时代呼唤新作为,新征程要有新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新征程上,思政课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有新气象新作为。

要以党的创新理论为引领。党的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学校培养的时代新人,应当是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起来的时代新人。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要坚持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通过健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教材体系,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学习往实里走、往深里走、往心里走。思政课教师要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对党的创新理论强读强记、常学常新。

要以新时代伟大实践为立足点。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历经百年奋斗,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都为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提供了丰厚的社会资源。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要善于回归“社会母体”,深挖社会育人资源“富矿”,充分发挥新时代伟大成就的教育激励作用,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要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既在理论学习中读好“有字之书”,又在火热实践中读好“无字之书”,以“大思政课”拓展全面育人新格局,实现课堂向社会场景的延伸、教材与社会现实的有机结合。

要以教育规律为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理解教育规律,需要立足学生成长规律,做到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深入、准确地了解不同学段、不同学校环境下青少年群体特征的差异,针对不同群体开展分众化教育。同时,要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按照纵向衔接、横向贯通、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思路设计课程目标,让学生爱听爱学、听懂学会。

要以队伍建设为保障。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思政课教师承担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要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队伍在思政课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从保障激励、知识储备和能力提升等方面加强队伍建设。一是完善教师地位和待遇保障机制,使思政课教师“愿意教”。要健全突出教学优先的评价体系,研究制定教师优待政策,推动提高教龄津贴标准,增强广大思政课教师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足感。二是强化教师的专业理论储备,使思政课教师“能够教”。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就需要过硬的理论基础。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的原则,主动学习、更新知识储备。三是主动对标“六要”要求,使思政课教师“善于教”。思政课教师既要精通专业知识,又要做“经师”与“人师”统一的表率,高标准落实培养时代新人的各项任务,努力成为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善为的优秀教师。

要以强大合力为依托。新时代思政教育是关系千家万户切身利益和国家前途命运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多方主体共同参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机衔接、协同配合,是新时代思政教育改革发展的迫切要求。学校充分发挥协同育人主导作用,家长切实履行家庭教育主体责任,社会有效支持服务全面育人。各地各部门要扛起政治责任,狠抓工作落实,切实打好思政课建设的“组合拳”,书写新时代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新篇章。

(作者单位系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代玉启系该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本文系2023年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全社会参与‘大思政课’建设机制研究”[23JDSZKZ05]成果)

《中国教育报》2024年05月23日第6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