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教研手拉手续写三科统编教材西部巡讲篇章

发布时间:2024-05-24 作者:张贵勇 来源:中国教育报

5月14日,北京市东城区与内蒙古通辽市中小学三科统编教材教研手拉手成果观摩交流会举行。会上,通辽市19位原民族语言授课学校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三科统编教材授课教师讲述了参加手拉手活动的真实感受,并以公开课的形式让400多位与会者见证了他们驾驭课堂的自如和把握教材的自信。课堂上的学生熟练地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深情地诵读课文,积极地回答问题,踊跃参与各项课堂活动。此情此景很难让人相信,3年前,这19位教师还大多是统编教材教学经验不足的教师。是什么推动了课堂的快速转变?是谁为教师按下了发展的加速键?他们又是靠什么实现了如此喜人的专业成长?

为了保障民族地区用好三科统编教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升教材育人效果,自2018年以来,教育部启动了中小学三科统编教材西部巡讲活动。这是教育部为支持西部地区、民族地区推行使用三科统编教材量身打造的专项帮扶措施。巡讲启动以来,已在四川凉山、云南怒江、甘肃临夏、青海西宁、内蒙古锡林郭勒、内蒙古通辽、吉林延边、西藏林芝、新疆喀什等地开展现场活动。手拉手教研活动是巡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支持帮扶西部和民族地区持续提升教学水平的有力抓手。

客观而言,手拉手教研活动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全国多地都有过探索实践。作为打破区域界限、打造教师成长共同体的重要形式,手拉手教研尤其是优质教育资源丰富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地区之间的手拉手,的确可以起到输血与造血的功能,为后者的教育发展提速。但真正做到双向奔赴、双方共赢,还需要做好系统设计,抓住关键节点。北京市东城区与内蒙古通辽市的教研手拉手活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鲜活的好样本,值得从中总结:手拉手教研如何才能做好?要遵循怎样的内在规律?

其一是必须坚持需求对接、共同谋划的原则。手拉手教研双方要寻求最大程度的铆合,即一方愿意拿出诚意全身心帮扶,一方渴望借助外力提升当地教育发展。值得点赞的是,东城区教科院多次实地调研通辽市的真实需求,针对当地教师实际,做了有针对性的实施方案和全面细致的活动计划。每学期前双方深入沟通,学期结束再总结提升,旨在以强大的教研团队真正帮助民族地区学校读懂、读透、用好统编教材,当地中小学的课堂教学质量因此焕然一新。

其二是必须抓住关键,注重细节的落实。手拉手教研其实有多种形式,如成立联合教研共同体、专家入校指导解决真问题、建立常态化联系制度等。但哪一种形式更有效,更能实现结对双方的紧密联结,还要结合实际综合考量,让双方都有足够的获得感。在这一点上,东城区与通辽市的合作做了很好的示范,即始终关注帮扶地区教师的专业成长。在3年近6万人次参加教研活动的基础上,聚焦一部分学习意愿强的民族地区教师,东城区为其量身制定学习计划,与经验丰富的教研员深度绑定。或跟岗实习,或师徒式手把手指导,通过教学设计、说课展示、现场答辩、磨课指导等,有针对性地提升他们的教学水平,使其尽快成长为种子教师。这些种子教师又通过在校内、县域内讲示范课、牵头教研等途径,充分发挥榜样示范的作用,激发更多教师的职业热情,主动加入手拉手教研活动中,由此形成了当地师资队伍建设的良性循环。

其三是统筹有方,汇聚合力。手拉手教研需要拉手双方履职尽责,但仅有意愿和热情很难持续开展工作,还需要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同期启动的丰台区与锡林郭勒盟、朝阳区与延吉的手拉手教研项目,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背后得到了教育部教材局和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大力支持。教材局将教研手拉手作为统编教材西部巡讲的重要机制性措施,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加强统筹协调、持续推进实施,推动该项活动从起步走向有效运转。人民教育出版社全力支持保障统编教材的使用,不仅提供经费保障,而且与有关单位长期密切沟通联络,发挥好通道和桥梁的作用。此外,人民教育出版社还有一些特色的做法。例如,设立研究课题促进手拉手双方边工作边研究,与高校、各级教研和教师培训等单位合作,探索建立大中小学联合协作机制,多次选派课程教材专家到民族地区学校授课,提升当地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学科素养,使他们更加精准地把握教材,充分发挥统编教材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育人作用。

手拉手教研活动从教材使用切入,本质上是瞄准义务教育薄弱地区和关键环节,促进基础教育扩优提质、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有力抓手。各地应该加以重视,既要自上而下做好宏观设计和微观管理,也要自下而上畅通沟通渠道、着眼长远,善借外力、凝聚共识,使手拉手教研活动得人心、受欢迎,有效益、可持续,最终形成两地教研齐头并进、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态势,打造多方共赢、共画同心圆的理想格局。

(作者系本报记者)

《中国教育报》2024年05月24日第2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