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汇聚大爱,为边疆教育发展贡献磅礴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引发热烈反响

发布时间:2025-05-08 作者:通讯员 胡杨 来源:中国教育报

  “收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整个校园沸腾了,我的内心感到十分温暖,备受鼓舞。”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图什市哈拉峻乡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队员、二年级语文教师苏魏兵激动地说。

  在2025年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图什市哈拉峻乡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全体队员回信,向全国广大青年致以节日祝贺并提出殷切期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希望广大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练就过硬本领,发扬奋斗精神,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据统计,2024—2025年度西部计划志愿者在新疆教育岗位上的有4200余人。其中,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教育系统共有西部计划志愿者近1100人,全州有西部计划志愿者的学校62所。

  “我将一如既往坚守教书育人初心,扎根边疆,不懈奋斗,传递知识与爱。”苏魏兵说,“同时,将发挥自身专业所长,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西部计划志愿者张子鑫是一名乡村教师,他激动地说:“得知习近平总书记给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队员回信后,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2023年,张子鑫响应国家号召,从太原师范学院毕业后参加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来到了乌什县从事乡村教育工作,想为西部教育事业贡献一份力量。看到孩子们在学习上的点滴进步,张子鑫感到无比欣慰,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留下来的决心。

  阿克苏地区的西部计划志愿者们纷纷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是对他们的巨大鼓舞和鞭策。他们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投身到支教工作中,为阿克苏地区的教育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和智慧,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书写属于自己的青春华章。

  同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团队一样,近年来,一大批这样的西部计划志愿者团队、银龄教师、“组团式”援疆教育人才、大学生实习支教团队等,齐聚新疆,站上边疆三尺讲台,教书育人,汇聚大爱,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为边疆教育改革发展贡献着磅礴力量,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学生们都亲切地称他为“铁爷爷”,他很乐于接受地说:“这个称呼好!”这位“铁爷爷”,是喀什大学银龄教师赵铁锁。2021年9月,赵铁锁从南开大学来到喀什大学支教至今,圆了自己“从教五十年的教师梦”。“支教以来,我既看到了西部地区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也感受到了喀什大学干部教师辛勤工作、无私奉献的精神。在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的嘱托后,我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继续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的理想信念。”赵铁锁说。

  上海“组团式”援疆教师领队、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喀什实验中学(喀什六中)校长陈伟文看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感慨万千,从上海到喀什虽万里之遥,但教育的职责使命没有变。“沪喀两地师生的交往交流交融日益密切,上海援疆教师深耕喀什讲台,不是单向的理念灌输,而是像胡杨守护绿洲那样,为每粒生命的种子培育土壤。”陈伟文的心中满怀理想。

  王伟江从保定学院毕业,来到沙漠边缘的且末县支教。他说:“响应党的号召到西部边疆地区教书育人,我们其实和大家一样,是千百万教育工作者中的普通一员,能在天边小城且末县,见证并参与伟大祖国的发展、繁荣和富强,我深感荣耀。”

  甘肃省河西学院实习支教大学生李宗盈现服务于新疆阿勒泰地区青河县塔克什肯镇牧业寄宿学校。他说:“初次踏入校园,孩子们清澈的眼神和纯真的笑容,瞬间驱散了我路途的疲惫。课堂上他们求知若渴,课后孩子们围在我的身边,与我分享趣事,拉着我一起做游戏,让我真切感受到他们的热情与信任。和孩子们相处越久,越深刻体会到教育的意义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传递温暖与希望。”

  2019年以来,新疆已累计招募银龄教师1900余人次,累计招募中小学银龄教师1500余人次。第三批“组团式”援疆教育人才选派工作共有19个援疆省市选派教育人才1950余名,组团支持新疆12个地(州、市)170余所学校。2000年以来,保定学院且末支教团队已有36名教师留疆任教。2024年区外8所高校选派近3200名大学生、65名指导教师开展大学生实习支教工作。这些教师走进新疆课堂,站上边疆讲台,为新疆教育改革发展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与此同时,各地发挥对口援疆教育资源和教育团队优势,集中力量打造一批示范班级、建设一批示范学校,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以支援团队为纽带,推动两地学校结对子,组织受援地师生赴对口支援省市开展学习,促进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援疆教师充分发挥“组团式”援疆教育团队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带动了受援学校教学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这些年来,各方力量持续助力新疆教育。他们在基层一线的火热实践中,向下扎根、向上生长、经受磨炼、增长才干,以实干提升新疆教育质量,得到了当地政府、教育部门、基层学校的一致好评。

  如今,在天山南北的校园里,汇聚大爱的各个支持和服务新疆教育改革发展的团队,站上讲台,发光发热,共同绘就一幅教育帮扶的壮美画卷。他们用专业学识补齐了师资的结构性短板,用创新理念激活了偏远课堂的教学活力,更用教育火种点亮了无数孩子的未来梦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希望广大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练就过硬本领,发扬奋斗精神,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这对于奋战在天山南北的志愿者、银龄教师、援疆教师、实习支教大学生们来说,是巨大的激励和鼓舞。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饱含着对新疆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期待,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为广大青年扎根新疆、服务基层,为广大银龄教师、援疆教师、实习支教大学生等为新疆教育服务的团队创造更好的条件,激励他们为新疆教育改革发展贡献磅礴力量,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新时代教育篇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总督学、自治区教育厅党组成员孙长波说。

《中国教育报》2025年05月08日 第01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