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守正创新赋能高校思政课内涵式发展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探索教学评一体化育人之路

发布时间:2025-05-11 作者:蔡英谦 陈华 来源:中国教育报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创新线下主课堂、拓展线上e课堂、融通社会大课堂”三维发力,将选优建强“八支队伍上思政讲台”作为推动思政课内涵式发展的新支点,构建富有本地本校特色的“教学评融合、知信行合一”思政课多维复合型考核体系,形成“大思政”教育新生态与协同育人新格局,努力为广东教育强省建设培养更多基础教育事业的追梦人。

  三维融合联动

  构建立体思政课堂

  学院始终秉持“进德修业、为人师表”校训精神,积极发挥广东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研究中心、广东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牵头高校等平台资源优势,创新探索大中小学四个学段思政课教师同课异构、共研共讲主题课等教学模式,打造全方位、多层次、一体化的课堂教学体系,实现了大中小学思政课从备课、教学过程到评价反馈的有效衔接,全面构建固本铸魂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目前已有来自省内20多所中小学校的100多名思政课教师主动融入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

  坚守线下主课堂。学院通过强化教师政治理论素养培训等方式,多措并举确保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与思政课堂教学同步推进。通过开展时势关注、经典领读、讲好故事等共学共享活动,提升思政课堂“抬头率”,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通过选优建强师生理论宣讲团,将思政主课堂延伸到校园每一寸土地,强化思政引领力、影响力。

  拓展线上e课堂。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近年来,学院加强人工智能+思政课教学的深度融合力度,依托校内外成熟的线上教学平台建设智慧课堂,推动5门思政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创新,建设省级一流课程1门、校级示范课程3门,努力提升思政e课堂的传播力。运用大数据为各专业各年级学生个性化画像,精准提供正能量充沛且主旋律高昂的思政“云资源”,提升思政e课堂的氛围感,近4年来浏览量超过600万次。

  融通社会大课堂。思政课的实践性特质,要求将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起来。学院立足本地本校优质资源,依托校内外教育主体共同描绘思政教育实践地图,共同打造“身边的思政课”“行走的思政课”“实习见习中的思政课”,讲述“近现代史上的广东红色故事”,提升思政课堂的感染力。强化顶层设计,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课程,推进思政课实践教学规范化、科学化、正规化发展,形成校地协同一体化思政育人共同体。

  八支队伍协同

  打造多元育人主体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思政课教师队伍的质量决定了思政课教育教学的质量。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不断优化思政课教学资源,拓宽思政课教育主体范围,以形成强大教育聚合力。

  讲好思政课,要有“大先生”。近年来,学院积极推进“八支队伍上思政讲台”系列行动,先后聘请学科理论专家、文化名家、道德模范以及中小学优秀校长(书记)、优秀教研员(一线教师)等为兼职教授,聘请地方党政干部、行业专家、大国工匠、宣讲能手、优秀志愿者、优秀学长等为兼职导师,邀请他们走进校园、走上讲台,走入场馆、走向田间,按照“方向一致、方法各异、节奏衔接”的总体思路,讲述激励人心、奋发有为的感人故事,引领青年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渠道深入了解国情党情社情民情,深化师生对党的政策方针理论的理解,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讲好思政课,要有大智慧。为锻造一支富有教育家精神的“六要”思政课教师队伍,学院运用各级党组织“第一议题”、主题党日、书记党课等制度优势,构建“支部导学+专家领学+个人自学+实践研学”四位一体的理论学习机制;不定期组织八支队伍师资成员与专职思政课教师队伍共同“学理论 悟思想 齐研讨 树规范”,引导专兼职思政课教师(导师)全面系统、准确把握党的创新理论武装的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和宣讲要求,切实提升思政教育队伍的理论素养、研究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切实把真理道理讲深讲透讲活,确保思政课堂有高度、有深度、有力度、有温度。

  评价赋能育人

  推动思政课提质增效

  教育评价是“指挥棒”,也是一面教学质量的镜子。近年来,学院始终将思政课建设摆在首要位置,明确教育指向,扎实践行学校“因基础教育而生,应基础教育而兴,为基础教育而谋”的办学理念。广泛协调校家社各界教育力量,主动贯通教育场域,联动“校园小课堂”“网络e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打造立体式教学场景。积极衔接教育内容,构建更为广泛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推动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的高质量发展。

  学院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依托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2024年度学科共建项目“立德树人价值导向下高校思政课学习评价体系改革创新研究”“高校思政课多维复合型考核模式改革创新”等课题团队实践成果,联通教学评三要素,构建起以立德树人为导向,以“增加知识、培育情感、塑造价值、强化实践、提升能力”为主要目标,“教学评融合、知信行合一”的思政课多维复合考核体系,形成了覆盖理论与实践、线下与线上、校内与校外各场域的动态发展思政教育评价新生态。实践证明,思政课评价体系改革创新,有效提升了思政课教学与考核改革创新的协同度,有力推进了思政课程的耦合性、整体化,真实发挥了学校“大思政课”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作用,真正确保了思政课与时代同行、与现实同向、与实践同频。

  (蔡英谦 陈华)

《中国教育报》2025年05月11日 第03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