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教育 引领未来——聚焦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
顺着网络,优质教育飞天越海、翻山越岭,智慧课堂穿云破雾、跨域连城。
时间的指针拨回2022年,那一年,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重磅上线。以此为标志,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驶入“快车道”。
教育数字化浪潮奔涌向前,三载奋进,如擎天巨擘,托举起亿万学子的求知梦想;似银河倒悬,将优质教育的星辉洒遍神州每个角落。
串珠成链,优质资源从“孤岛”到“互联”——
当前,我国建成了全球最大的公共教育资源平台、公共教育服务平台、公共终身学习平台。以国家力量统筹集纳,优质资源不断地流入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这个大的“蓄水池”。
一组数据见证着数字技术的叠加、倍增、溢出效应: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累计注册用户超1.64亿,浏览量突破613亿。
作为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的关键着力点,平台将一颗颗散落的珍珠连缀成串。3年来,国家智慧教育“四横五纵”平台资源布局不断完善,围绕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终身教育四大领域和德智体美劳五大板块建设汇聚精品资源。从最初的“三横三纵”资源服务格局,到如今的“四平台、一大厅、一专题、一专区”架构,“让教育教学从大规模标准化转向个性化、智能化,让每一名学生拥有适合自己的教育方案”的美好愿景正在实现。
深度应用,课堂教学从“黑板+粉笔”向“云端+终端”转变——
今日之中国正呈现这样一幅教育图景:优质课堂“时空”交叠处处可见,优质课程跨越山海时时可及。
宁夏固原市西吉县将台堡镇西坪小学,悠扬的歌声在校园中荡漾,学生们正通过互动课堂上音乐课,大屏幕上有名师讲解,班级中的教师则带领着大家练习。在宁夏,各地各校通过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宁夏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架起“空中桥梁”,搭建1200多所数字孪生学校,集聚3000多名学科教师,所有农村学校与城市优质学校线上结对。
不仅宁夏,全国范围内,众多师生可以同在“一张网”上共享资源、“一块屏”上互动教学、“一朵云”上收获成长。
优质资源流动范围扩大的同时,教学方式也开启了创新“加速度”。多地探索“智慧课堂”“双师课堂”等新模式。北京整合市级优质课程资源,打造“空中课堂”平台,支持学生按需点播。云南利用5G技术,推动城区优质校与乡村校结对,开展“1+N”同步课堂。浙江借助虚拟仿真实训技术,让学生在实训课程中感受到全流程场景化再现,打通从学校到产业的“最后一公里”。
与时俱进,今年,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还掌握了“新能力”。人工智能(AI)试验场上,数字解题助手、代码纠错助手、代码解答助手赋能学生学习;AI课堂、AI助教、智能出题助手赋能教师教学;大模型、信息科技平台赋能科学研究……
数据互通,信息壁垒从“隔绝”到“共享”——
登录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服务大厅,就业服务、考试服务、学历学位、留学服务、语言服务、校外服务、教师服务应有尽有。教育部以平台为枢纽,集成各级优质平台、资源、服务,逐步实现入口统一、资源共享、数据融通。
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3年来,教育部推进“一网通办”,指导各地结合实际规划招生入学的平台建设,已有平台的地方加强数据共享,实现了政策发布、报名登记、信息采集、材料审核、招生录取、结果查询等“一条龙服务”。
放眼全国,上海将教育数据接入城市“一网通办”平台,家长可通过“随申办”客户端办理入学报名、学费缴纳、课后服务选课等业务,减少跑腿次数,同时,教育部门可实时监测各区学位供需情况,优化资源配置。四川搭建省级教育大数据平台,汇聚学生成长数据、教师发展数据、学校管理数据,并通过AI分析生成区域教育质量报告,辅助政策制定……
从东海之滨到雪域高原,从繁华都市到边陲村落,数字化春风吹遍南北,知识的甘霖润泽东西。站在新的历史坐标上,中国教育正以数字之翼搏击长空,以创新之楫破浪前行。
《中国教育报》2025年05月12日 第01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