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一个孩子享受到更优质的教育雨花区教育局 供图
区域简况
长沙市雨花区被喻为“高铁之城”。该区现有中小学校107所、中小学生16万余人。近年来,雨花区以打造全国一流基础教育高地为目标,以“十大重点片区”教育布局立柱架梁,先后获全国中小学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区等“国字号”荣誉20余项。
去年发布的《2024年全国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研究成果》显示,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在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排名第10,位列中西部第一。作为经济强区,该区的教育也长期位列湖南第一方阵。但区内的城乡、片区之间,依然存在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问题,再叠加近几年每年净增中小学生近万名,但人口出生率持续下滑的人口变局,雨花区基础教育的扩优提质面临如何破局难题。
面积大镇 人口“小”镇:
留大并小
杨林小学是一所位于雨花区绿心生态片区里的乡村小学校,从2024年秋季学期开始,该校一年级停止招生。“现在有学生86名,教师9名。”校长郭亚成算了算,等今年六年级学生毕业了,学生数估计会再少上二三十。
雨花区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基本集中在跳马镇。作为乡村地区,跳马镇不过是该区所辖13个街道(镇)之一。虽然只是十三分之一,但跳马镇却是个“大镇”——面积接近177平方公里,比区内其他12个街道面积总和还要多62平方公里。可看人口,跳马镇又是个“小镇”——雨花区常住人口130万左右,而跳马镇不过六七万人。如此的不均衡,教育资源如何优配?
坐拥近3万平方米校园、519名学生、28名教师的石燕湖小学,在跳马镇13所小学里是没有争议的“大规模学校”。学校的前身,是一所农村寄宿制中学。“当时转办小学后,两栋宿舍楼就一直闲置着。”采访当天,党支部书记、校长周青松正领着区教育局、财政局的干部现场查看,学校是否具备改造为寄宿制小学的条件。
2024年,雨花区撤并了万境第三小学和泰禹第四小学两所小学,原因包括办学条件落后、生源急剧减少和教学质量不高。根据前期调研摸底,区内此类学校主要集中在跳马镇。上述两校撤并时,共有70余名学生分流到了石燕湖小学。以两校撤并为起点,未来几年,全区将最终完成多所学校的优化整合。与此同时,雨花区将以石燕湖小学为试点,逐年完成跳马片区的学位优化扩容。
人口密集的老城区:
一校N址
枫树山小学,本部位于长沙市劳动西路,正处在东塘商圈和侯家塘商圈的交会地带,校园面积不到6000平方米,本地老百姓对这所学校的印象就是“名气大、校园小”。为满足老百姓对优质学位的需求,区教育局数年前在距离本部约3公里的曙光路上,布局了枫树山小学鸿铭校区。该校区建成后面积超过7500平方米,较好地缓解了本部学位紧张的情况。但依然不够用。近几年,随着人口加速向经济活跃、人口稠密片区汇聚,以及老百姓对优质学位不断高涨的需求,枫树山小学的一校两址,还需进行新的扩容。
原址扩建?老城区,人口、房屋高度密集,扩建成本太高,比如本部仅拆迁费用预估就到了2亿元。更关键的是,能扩建的面积很有限。借鉴数年前的思路,雨花区将距离本部9公里左右、位于经济活跃度较高的井湾子片区里的原枫树山莲湖小学,调整为枫树山小学东校区,于去年9月举行了更名揭牌仪式。东校区的学位借此实现了进一步优化,而枫树山小学也实现了进一步扩容——在一校两址基础上,校园面积增加超1.3万平方米。
再看创办于1963年的砂子塘小学,位于与侯家塘商圈相邻的砂子塘街道,也是一所位于老城区的优质学校。20多年前,由该校牵头成立了湖南首个公办小学基础教育集团;20多年里,从龙头校到培养21所成员校,再到形成5个教育集团……砂子塘教育集团已成为湖南省内集团化办学的示范。与此同时,砂子塘小学本部也在寸土寸金的老城区里,拓展出了彼此距离都在1—3公里之间的3个校区。目前,一校三址的砂子塘小学共有100余个教学班,能提供优质学位5000余个。
一校两址、三址、四址……雨花区以这种方式,完成了枫树山小学、砂子塘小学、泰禹小学等几所位于人口高度密集区域的优质名校的学位扩容。
应对人口变局:
校内学位转换
长沙市一中东山学校是一所新建校,位于高铁新城片区。学校于2024年秋季开学,目前就读的只有初一年级。规划中,该校分两期建设:一期约38000平方米,已投入使用;二期约23333平方米,已完成土地置换。共设计72个教学班,3600个学位,总投资约3.3亿元。站在该校党支部书记曾志军的办公室窗前朝外望去,一列“复兴号”高铁正飞驰而过;轨道的另一边,清晰可见有一所学校。
“那是雅礼雨花中学。”曾志军说,2009年底长沙高铁南站开通运营,人员、商贸、物流等大量往雨花区的高铁新城聚集。正是在这一背景下,雨花区建设了这所独立初中,并于2010年投入使用。当时的设计规模是60个班,可容纳3000人。如今15年过去,高铁新城的人口数早已超过当年。按照最新的人口数据,结合雨花区对小学、初中、高中入学人数达峰年份的推算,2029年将会迎来初一新生的最高峰。其中,雅礼雨花中学周边,至少缺3000个学位。“新建东山学校,就是要补上这个缺。”在区教育局基建科负责人的描述中,该区近几年的出生人口数据显示,小学与初中达到峰值后,生源数会呈现大幅下降趋势。如果还用原来的思路分小学、初中学段建设新校,未来将有大量学位空闲,“这会是一种巨大的资源浪费”。
怎样在学位建设中,充分用好小学到初中这6年时间差,实现“既平稳度过峰值,又不浪费资源”?“我们放缓了小学建设速度,同时加速初中学校建设。”上述基建科负责人说。区里正在探索贯通式培养机制:小学和初中在同一校园内可以互相转换、内部调剂,实现学位转化。打个比方:某学校能容纳5000名学生,在小学生数量更多时,将其中3500个学位划分给小学,另外的学位招收初中生;当初中开始度峰时,可将初中学位调整为3500个,另外的学位招收小学生。——可弹性调整学位的九年一贯制学校,这是长沙市一中东山学校两期建设完成后的“模样”。陆续地,还有规划2026年建成的国体实验学校等也将“长”成这样。
“统筹资源以扩优、贯通九年以均衡、整合小散以提质”,这是《雨花教育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中,针对“全面优化资源布局”的3句概述。21个字背后连着的,是雨花区委、区政府“十大重点片区”教育布局规划。该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肖瑞表示,接下来,将基于片区定位、人口密度、教育基础等因素,在三种扩容方式中,灵活选择最优组合,以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服务供给,最终实现区域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最新的数据是,未来5年,雨花区拟新建中学8所、小学8所。
《中国教育报》2025年05月16日 第09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