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越读越“新”的叶圣陶

发布时间:2025-05-21 作者:管贤强 来源:中国教育报

《重读叶圣陶:新时代叶圣陶教育思想的创新探索》 任苏民 著 商务印书馆

  《重读叶圣陶:新时代叶圣陶教育思想的创新探索》一书之所以以“重读”为名,我以为,本书旨在以历史自觉和文化自信系统梳理叶圣陶教育思想生成的历史语境与发展逻辑,探索其理论体系在中国现代教育实践场域中的逐步形成和不断演进,深入解析叶圣陶教育思想植根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和中国现代先进文化建设,同时辩证审视其与西方现代教育理论的对话机制,从而形成当代具有代表性和原创性的中国教育家学说,形成以历史自觉和文化自信驱动中国现代教育思想创新的研究范式。

  思想意义挖掘的创新。新时代叶圣陶教育思想研究的意义何在。一般研究通常认为:叶圣陶教育思想对教育改革特别是语文教学改革具有意义。与之不同,本书将教育与文明、教育与社会关联,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文明学说,从历史和当代的大视野,从文化和文明的新髙度,对叶圣陶教育思想的意义价值进行了新的挖掘和阐发。作者任苏民认为,叶圣陶教育思想“不仅对教育和语文教学本身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实质上是中国人在精神上由被动转入主动,在伟大的人民革命中批判继承和改造创新中华传统文化,复兴伟大的中国人民的文化的一种典型体现,是对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的新文化的一份珍贵贡献”。

  研究方法论的创新。作者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将历史科学、理论思维、实践创新三种基本方法相结合,突破对教育思想作抽象化概念化研究的传统局限。以历史科学的方法论,将叶圣陶教育思想置于20世纪中国社会变革及其一生的教育实践中考察,揭示其与救亡图存、教育兴国、现代化建设等历史主题的深层互动,最终成为一个具有中国特色和独创风格的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体系。运用理论思维,研究“教为不教”教育思想的文化底蕴和时代价值,既挖掘其对西方早期现代教育理论特别是杜威教育理论的本土化借鉴、创造性转化和跨时空超越,又注重其对中华优秀传统教育思想的批判性继承、现代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并且探析其立足新时期我国国情和教育实际,呼应当代国际终身教育思潮,又实现超越终身学习的时代内涵和价值。运用实践创新,将叶圣陶一生积极投身中国社会变革发展和文化教育改革实践视为其教育思想产生的源泉,彰显实践对理论的决定作用。同时,又突出理论的实践品格,通过新时代教育教学改革区域推进和十多个学校典型案例,生动展现将“养成良好习惯”“教为不教”教育思想精髓要义的理论研究成果,转化、应用于当代落实立德树人、发展素质教育实践,验证叶圣陶教育思想对实践的指导价值,并推进思想研究的创新发展。在书中,三种基本方法在运用中彼此融合,历史科学奠定时空坐标,理论科学提供认知框架,使表面分散的著述史实上升为规律性认识,实践创新驱动历史研究与理论建构始终指向现实问题解决。

  学理阐释和理论建构的创新。不同于对教育家著述采取的孤立的零碎的描述、解读和引用式研究,本书充分运用历史辩证的理论思维,对叶圣陶教育思想进行全面、系统的学理阐释和理论建构。例如第一章指出:叶圣陶教育思想具有突出的实践性、创新性、民族性、大众性,其本土原创的文化特质和内在系统的理论逻辑,在一定意义上为后人贡献了一部“中国教育学”。这部“中国教育学”,以本土近现代社会与教育变革实践为逻辑起点,深刻反映中国教育改革的历史经验和基本规律,形成了作为其哲学基础的以综合系统的改革、本质精神的改革、大众参与的改革为要义,具有历史唯物论和辩证法意蕴的中国教育改革观;它主动适应中国现代社会与人的发展要求,批判扬弃传统教育思想,既深刻阐明了中国现代教育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又创造性地回答了中国现代教育怎样培养自主全面发展的现代中国人的关键问题,并洞见了中国现代教育面向未来注重创新的生命机理和发展前景,在教育的价值和目的、教育的过程和本质、教育的发展和创新方面,揭示了作为其本质内涵的中国现代教育文化精神和基本原理;它将其本质内涵贯彻体现在德育、教学、教师发展、语文教育等领域,总结和提炼丰富的教育改革经验,创新发展了作为其重要构成的中国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智慧。

  实践探索的创新。本书以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为指引,突破传统教育研究的单纯文本阐释模式,注重总结和阐述叶圣陶教育思想的实践探索与创新成果。书中在第四章、第九章和第十章分别总结阐述的新时代“养成良好习惯”教育思想实践发展、新时代“教是为了不教”教育教学改革实验,以及叶圣陶教育思想在新时代有效教学研究中的借鉴与发展,无不生动体现了上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发展理论的辩证统一思想。

  难能可贵的是,任苏民先生一直关心新时代教师发展。在书中他深入阐释叶圣陶现代教师教育思想具有当代价值的核心要义,即四个“自觉”,包括思想精神的自觉、道德修养的自觉、专业研修的自觉、育人实践的自觉。倡导新时代教师要将这四个“自觉”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四有”好老师、弘扬教育家精神等教师队伍建设论述相联系,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指导,以叶圣陶为代表的教育家为榜样,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为落实立德树人、建设教育强国,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贡献。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中国教育报》2025年05月21日 第10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