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工业大学新“芯”团队成员在讨论问题。学校供图
新“芯”闪耀,跨学科团队一举夺金。
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总决赛的舞台上,由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航天学院、化工与化学学院硕博学生组成的新“芯”团队获得金奖,他们突破传统热控技术的桎梏,开发出新型热电模块产品,以出色的科研成果和创新实力,让人眼前一亮。
时间回溯到2023年3月。
“热控技术的复杂性决定了它需要材料科学、力学、化工与化学等多学科深度融合,多学科视角易于解决根本性难题。”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隋解和希望学生们能组建一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团队。
在隋解和同复合材料与结构研究所教授李垚的帮助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21级博士研究生朱钰可带领团队很快联系到了计算模拟、建模仿真、界面材料设计和器件封装相关领域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开启了一段全新的科研旅程。
科研的道路上,从来就没有一帆风顺。朱钰可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24级博士研究生吴昊在调研高功率设备时发现,传统的被动散热技术在应对高效能发热元件时,热量积聚严重,导致设备效率下降甚至发生故障。
面对粉末冶金碲化铋材料热电性能低的难点,朱钰可带领大家一步步攻克难关,不断进行烧结工艺调控和成分优化。
在与隋解和的讨论中,朱钰可发现数据规律都指向了材料的各向异性,他立刻着手,基于层状材料范德华键易断裂的特点,最终提出了层状晶体堆叠热变形方法,成功制备出强织构碲化铋这一用于热电制冷模块的核心材料,并提出了组织结构和能带结构各向异性协同优化碲化铋热电性能的新策略,攻克了材料性能优化的核心难题,相关成果发表在《细胞》子刊《焦耳》上,并获批首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博士项目。
化工与化学学院2021级博士研究生刘东奇和小伙伴们的加入,让团队在界面材料设计领域实现了更加精准的扩散反应动力学预测和控制,在力学方向也研发了更加可靠和抗冲击的器件结构。正是这种突破,让产品的应用场景更加广阔,可用于卫星、航天器和深空探测等飞行器运行。
研究突破离不开学校的支持。多年来,学校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创,积极打造校企指导教师团队,寻找更多优质创新资源平台,深化校企项目对接,推动更多优质项目落地生根,为青年科技人才的筑梦之旅保驾护航。
当团队带着设计的热电模块产品在成果展上亮相时,仿佛看到了梦想照进现实的一刻,一些企业和投资机构对他们的产品表现出了浓厚兴趣和合作意向。
“能把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变成实际成果,所有实验中的坚持和不眠夜都值了。”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23级博士研究生王兰坤说。
“通过这次比赛,我们的创新思维、创业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都得到了提升,更激发了我们的创业热情。在接下来的研究中,我们要以需求为导向,用在课堂上和实验室里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创新实践中增本领、长才干。”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王星粤说。
《中国教育报》2025年05月26日 第04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