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严格科研训练 坚持贯通培养

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多举措推进“强基计划”学生培养

发布时间:2025-07-09 作者:本报记者 熊杰 通讯员 林波岑 来源:中国教育报

  “我已经完成‘靶向非小细胞肺癌ALK激酶化合物评价和作用机制’的研究,课题致力开发针对肺癌细胞的专门药物,力求最终为治疗肺癌找到方法。”近日,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强基计划”博士生高菲,向记者介绍了她最近完成的科研项目。她的阶段性成果,已获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一等奖。

  高菲的成长经历是厦大生命科学学院盘活“强基计划”的典型案例。学院“严”字当头,对学生进行严格的科研训练,在竞争中对学生严格要求,为培养过硬人才打牢根基。

  学生进入“强基计划”,同样面临严格的考核与竞争。学生入学后,学院做到严格要求,对在读“强基计划”学生进行学年学业考核,考核不达标的学生,将会被淘汰并被分流回普通班。学院再从普通班遴选优秀学生,替补成为“强基计划”学生。

  自“强基计划”推行以来,已有34名“强基计划”学生被淘汰分流,5名“强基计划”学生因个人学业规划变化,自愿申请退出“强基计划”或转入其他强基专业。

  “严进严出,才能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厦大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邓贤明认为,在国外,对大学生学业严格要求是常规操作,作为“强基计划”的学生,未来责任重大,更要做到“严”字当头。

  高菲是2020级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也是厦门大学生物科学类首批“强基计划”学生;2023年,她通过“强基计划”选择直接攻读博士研究生学位,目前已进入博士研究生阶段。

  “在本科阶段,印象最深的是科研训练。”高菲回忆。学院明确,“强基计划”、拔尖计划以及有意向免试成为硕士生、博士生的学生,都必须选修“科研训练”这门课程,并在实验室进行不少于一学年的科研训练。

  “‘科研训练’这门课,不仅考验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的能力,也考验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高菲说。

  除了科研训练这项基本功,学院在课程设置上也尽可能地让本科生拓宽知识面。学院明确,“强基计划”学生必须选修至少3门荣誉课程,并且成绩合格,才能顺利通过考核。

  “参与‘强基计划’,需要比普通学生付出更多努力,还需要坐得住‘冷板凳’。”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李勤喜介绍。

  此外,生命科学学院坚持本科与研究生贯通培养,明确在大学四年级时,学生可提前修读研究生课程,在本科阶段提前修读的研究生课程,可以计入研究生阶段学分。

  学生从本科生“转段”进入研究生阶段,学院为其选取了10个相关专业,并制定20个培养方案,供学生选择研究生发展路径,其中包括海洋科学、化学、基础医学、健康大数据与智能医学、生态学等。这就意味着,生物科学类“强基计划”的学生,在本科阶段主要围绕生物学科学习与开展研究,但随着研究深度与广度的延伸,学生到了研究生阶段,可以根据个人的科研兴趣,自主选择与探索更多元的研究路径。

  “学生对哪个方向感兴趣,老师会尽量成全,并尽量创造条件。学生自主选择的赛道,他们跑起来会更起劲。”邓贤明说。

  在生命科学学院,“强基计划”学生学业导师实行“双向选择”,而担任“强基计划”学生导师的教师,都是高层次人才。学院要求,导师做到亲力亲为,而不是“放羊式”培养。

  韩家淮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也是“强基计划”的导师。在他的实验室里,10多名学生全部是他亲自指导。

  韩家淮的办公室就在实验室对面。到实验室和学生们聊天,询问他们实验的进展情况,解答他们的问题,这是他每天的“必修课”。

  同时,学院还为每个“强基计划”学生配备思政导师,思政导师以有经验、年轻的辅导员与青年教师为主,这些导师能给其提供更多合适的心理辅导和支持。

  “‘强基计划’学生要面对严格的科研训练,还要面对淘汰机制,所以有时会有一定的心理压力。”生命科学学院党委书记马进龙介绍,学院在学业导师之外,再配备思政导师,目的是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生活与成长,给他们更多心理支持。

《中国教育报》2025年07月09日 第01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