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学期进入尾声,很多幼儿园开始盘点收获、畅想未来。有一所园在微信公众号上发布了一篇“致家长”的推文,其中提到本学期陆续收到通过12345热线工单送来的五封表扬信,以及一封手写感谢信和七面锦旗。该园称,这一份份心意,不仅是对老师们日复一日辛勤耕耘的深深致谢,更是家园同心、双向奔赴的最美注脚。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幼儿园是孩子从家庭步入社会的第一所教育机构。在学前教育阶段,家庭和幼儿园应该怎样携手担负起育人责任,值得探讨。
有一些现象令人深思:幼儿园落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教育教学改革,家长质疑“为何不教拼音、算术,孩子上了小学跟不上怎么办”;有的幼儿园老师面对强势的家长,怯于与其交流孩子的发展状况,甚至被家长的教育观念裹挟,而放弃自己原来坚守的信条。这些现象都反映了家园双方因育人理念分歧而导致的矛盾。
应该说,幼儿园办得好不好,家长是重要的评价方。尤其在人口出生率下降的背景下,家长“用脚投票”更是幼儿园办学的重要考量。当家园双方育人理念出现分歧时,幼儿园应该分析原因,寻求与家长达成共识的方法策略,理直气壮地宣传科学的教育理念,而不是向家长妥协。
学前教育法指出,幼儿园应当主动与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交流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状况,指导家庭科学育儿。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积极配合、支持幼儿园开展保育和教育活动。
要知道,家庭和幼儿园的出发点是一样的,都是为了孩子能接受好的教育,这段教育旅程,理应是一场双向奔赴。如果家园双方没有相向而行,那说明各自奔跑得还不够有力。
双向奔赴,以爱孩子为原点。爱孩子是化解一切分歧的原点。人的成长道路各不相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念。有的家长坚信棍棒之下出英才,有的家长主张孩子应自由成长,有的“鸡娃”,有的“佛系”。当家园双方各执一端时,“最有利于儿童”应是共同坚持的原则。
有位幼儿园老师讲了一个故事:一位家长因不满意幼儿园策划的毕业活动,坚决不让孩子参加。幼儿园无法说服这位家长,但又不忍心孩子失去对毕业的美好体验,于是把毕业活动进行了拆分,单独举办了这个孩子可以参加的毕业典礼。因为“一切为了孩子”,幼儿园不怕麻烦。
回到开头提到的这所园。今年3月,该园收到一份转办的12345热线工单,意外的是,这是一封家长匿名发布的表扬信。家长用最质朴的语言,写下了孩子在幼儿园快乐成长的点点滴滴,表达了对老师们的感激之情。家长如此周折,可谓用心良苦。而这份肯定,也被幼儿园老师们稳稳地接住了。
教育,从来不是园所的独奏,而是家园携手谱写的深情乐章。正如这所园所说,家庭,如大树的根脉,深植沃土,默默输送滋养;园所,似阳光雨露,温柔守护,助力枝繁叶茂。唯有根脉相连,枝叶相依,方能托举孩子的生命之树,向着阳光茁壮生长。
《中国教育报》2025年07月20日 第01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