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德国持续探寻深化产教融合路径

发布时间:2025-07-31 作者:杨成明 来源:中国教育报

学生学习机械维修。

  深化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底层逻辑。探寻数字时代深化产教融合的理念、实践和有效经验,是提升职业教育发展韧性的关键。近年来,德国以跨界制度生态构建、学习工厂4.0打造、工业4.0平台建设为抓手,持续探寻深化产教融合的路径。

  1 跨界制度生态构建:深化产教融合的保证

  联邦层面的产教融合法律建设。职业教育横跨产业界和教育界的复杂性,决定了推动产教融合落到实处、产生实效,需要从产业界和教育界的上位来设计,制定超越部门和行业的政策法规。德国发布的《联邦职业教育法》是专门针对企业职业教育而制定的联邦层级法律,其法律效力超越管理、规范职业学校教育的州层面法律,反映出德国将深化产教融合认定为国家事权来进行统筹规划。同时,该法律对行业协会、企业等产业主体的合法身份、权责空间等予以制度化,为深化产教融合奠定了法律基础。

  跨界联动的产教融合法律网络。深化产教融合的实质在于教育系统与产业经济系统形成同频共振、互构互促的共生机制。德国针对产教融合涉及的企业职业教育、职业培训合同、劳动报酬、青少年保护、社会保障、职业资格证书等多重议题,积极推进《联邦职业教育法》与《民法典》、《青少年劳动保护法》、《劳资协议法》、《社会法典》、《职业资格确认法》等法律在内容规定上形成实质性联动,以产教融合法律网络的构建来保证职业教育深入发展。

  产教融合多主体参与的格局。描绘产教融合多元参与主体的关系图谱,是德国深化产教融合的重要策略。其一,德国明确了部际协同工作层面相关部门的主要职责,如德国联邦经济和能源部、联邦教育和研究部在职业认可、培训企业认证、国外职业资格认证等方面协同工作,联邦教育和研究部、联邦劳动署在职业教育统计和报告发布等方面协同工作。其二,明确了不同产业经济领域的行业协会在职业教育方面的角色,形成依靠行业协会和企业的主体性来打造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的实践格局。其三,明确了职业教育多元参与主体在“联邦决策委员会—行业协会职业教育委员会—州职业教育委员会”三个层面的协商工作机制,形成职责明确的深化产教融合工作局面。

  2 学习工厂4.0打造:深化产教融合的典型

  学习工厂是德国深化产教融合,实现不同地区、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实体化运行的典型形态。学习工厂4.0是基于真实工业现场流程和技术,使学生直接接触到产品和创新全过程的新型学习环境。它通过各类资源整合和协同创新,在加速新兴技术研发和转化的同时,为学生营造从理论学习到实践应用的完整培养生态。数字化背景下,打造学习工厂4.0被认为是德国打通产教融合“最后一公里”的关键策略。

  多重诉求融合。学习工厂4.0建设的核心诉求在于破解工业4.0背景下产业数字化发展引发的产教发展错位。具体而言,学习工厂4.0建设,不仅助力产业界推进工业4.0的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帮助中小企业参与工业4.0,而且帮助教育界认知工业4.0的真实生态和工作场景,培养胜任数字时代工作的青年,革新教育和培训模式。例如,布伦瑞克工业大学的学习工厂,从建立之初便致力于打造集“为新技术提供测试和中试环境的研究实验室”、“为学生、技术专家和管理人员提供感知最新生产场景的体验实验室”和“侧重于技术工人培养培训的教育实验室”于一体的复合性学习工厂。

  多重功能设计。为确保多重价值诉求的达成,学习工厂4.0坚持以区域产业经济和个体发展需求为导向,形成集教育和培训、工业生产、科技研发和转化、项目孵化等功能于一体的产教综合服务系统,服务对象包括中小学生、本科生、硕博研究生、学徒以及熟练和半熟练工人等。例如,罗伊特林根大学ESB物流学习工厂是一所融合虚拟工厂和实体工厂的学习工厂。该学习工厂一方面开展实践性学习,根据不同类型的学习群体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和环节。例如,针对本科生,传授工作系统设计和生产物流领域的关键工具和技术方法;针对硕士阶段的学生,教授如何解决综合性的跨学科产品设计和生产工程问题,以及如何利用学习工厂的基础设施建立生产系统等。另一方面推进开发和验证,提出解决物流行业发展关键问题的方案。同时,该学习工厂还着重探究面向未来的灵活工作和内部物流系统解决方案,例如开发了一种结合自动化和人机协作模式的协作拖车系统。

  多重主体共建。学习工厂4.0的参与主体,包括政府部门、企业、行业协会、中高等职业类和普通学校、科研和咨询机构等,实现了政府部门的政策资源、行业协会的信息资源、企业的技术和经费资源、各类型学校的智力资源、研究机构的学术资源等共建共享,促使学习工厂4.0成为支撑区域科技创新、高技能人才发展、产业经济水平提升的产教融合发展体。例如,德国慕尼黑的英飞凌科技公司学习工厂,依靠政府部门、多家企业、德累斯顿工业大学等高校、弗劳恩霍夫应用研究促进协会、马格德堡自动化和通信研究所的人力、知识、技术、经费资源,实施欧洲最大的工业4.0项目之一——“电力半导体和电子制造4.0项目”,探究如何通过增强的数据处理和通信方法来促进智能生产和网络物理生产系统发展,同时推进相应的教育培训。

  3 工业4.0平台建设:引领产教融合的实践

  德国积极筹建、升级工业4.0平台以推进智能制造的发展。一方面,实现智能制造产业链上不同环节、不同规模企业的集聚,打造新的商业模式;另一方面,促使智能制造相关企业、行业协会、高校、组织和决策者等集聚,形成智能制造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的数字化发展机制。

  工业4.0平台在深化产教融合方面具有三重功能:一是依靠自身的指导委员会、战略委员会、重点领域工作组、学术咨询委员会、标准化工作组、行业联盟和行动组等组织,积极在德国智能制造的标准、技术和应用场景、法律框架、实践和培训等方面,开发具有实用性、前瞻性的解决方案;二是打造“产教融合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实施工业4.0提供帮助,开展相关员工培训并提供指导;三是推动形成智能制造行业泛在产教融合共同体。

  为加快工业4.0发展步伐,德国教育领域积极开展调查,了解工业4.0时代企业对人才知识结构、综合素质的能力要求,再通过学习工厂4.0将工业4.0的复杂技术和创新成果转移到现实条件下的学习场景,帮助青年一代掌握复杂环境中的工作能力和数字化应用能力。

  (作者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中国教育报》2025年07月31日 第04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