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滨湖实验幼儿园(以下简称“滨湖实幼”)于2002年迈上集团化办园之路,先后创办了9所分园,其中5所分园实现了自主办园。成熟的分园从集团中分离,是集团化办园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但分离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减法”,而是不断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的过程。
人财物如何“分家”
分园独立,意味着集团园内部要“分家”,原先属于大家的“共同资产”——人、财、物要合理分配并再优化。如何切割才能既保障分园独立“造血”又不损伤集团“元气”,是需要平衡的难题。
2021年,西园分园和红山分园同步独立,在主持“分家”过程中,集团对分园管理人员、骨干教师等全体教职工均采取“人不动,关系动”的人事分割办法。这么做的前提是,每所分园在多年集团化办园流动机制下已实现了师资相对均衡。这一做法既保障了即将独立运行的园所拥有高效、协作的核心团队和稳定、团结的教师队伍,也体现了集团化办园促进区域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社会效益。在财、物“分家”方面,我们公平地按照幼儿人头数进行经费清算,并邀请上级财务管理部门负责人见证,避免因分割不清造成未来资产和事务的纠葛。
在人、财、物等资源切割的同时,集团还面临一道新的“附加题”,即对集团资源的重新盘点、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2019年,集团紧密型园区为8个,2023年缩减为3个,各分园在地域上逐渐聚合。我们将这个过程视为再次促进各园区经验成果互学互鉴的机遇,可以推动集团不同园区人员、课程、环境等关键资源的深度整合。如开展跨园区“走园日”活动,将幼儿学习资源由本园区拓展至集团其他园区,拓宽幼儿视野,为幼儿创造“设计走园路线”“交一个跨园区同样班级同样学号的新朋友”等多元学习挑战契机。
组织结构如何适应新格局
分园独立,意味着集团规模缩小,原先的组织结构必然不适应新格局。比如,园区减少,班子成员和中层管理人数自然相应减少,但各条线工作量并未减少,甚至还增加了许多“分家”后产生的帮扶事务。同时,集团内原先的部门、岗位等各要素的关系及其分工合作、相互协调的关系被打破,组织结构的重建成为一道看不见的“坎”。
在兼顾组织结构自身优化的可行性、各岗位人员的业务成熟度及教职工对各项工作的执行力等因素的基础上,我们积极探索并采用“拼图式”结构和“双元驱动型”结构,实现不同阶段组织结构从“破”到“立”的循环过渡。拼图式结构是一种灵活的组织架构设计,类似于拼图的方式。其特点是根据组织在某个特定阶段或特定任务中的需求,临时组建小团队,以解决当前组织内资源或能力不足的问题。比如,为解决分园独立造成的教科研断层问题,集团创建“课程部”这一新部门。拼图式结构的关键在于精准组建部门、选择合适的人,从而使团队无缝衔接并灵活应对组织变化。它的难点是作为“拼图”的新部门与原有组织结构之间衔接处的咬合,需要领导层在运行初期对复杂的环境作出及时有效的反应。
双元驱动型结构,是一种将传统的科层制组织结构与创新的网状组织结构相结合的模式。它的特点是将固定的层级架构与以项目为中心的网络化结构结合,形成双向驱动。在科层制部分,它提供了集团的基本框架,确保园所日常事务有序运作。而网络化组织结构则更具灵活性,通常是临时性的小组或项目团队,用于解决具体任务或项目中的问题。比如,集团创建的“实物编程游戏小组”就是这种网络化组织,跨越多个园区,以任务为导向合作。双元驱动型结构通过两种不同模式组织的结合,既确保了日常事务的稳定,又为灵活应变提供了空间。
年轻干部如何快速成长
分园独立,意味着成熟的管理干部提任加速,集团内部年轻干部的培养需求和难度加剧,怎么办?我们采取的策略是加大对中层干部和骨干人才的培养,将着力点放在“人岗”优化配置和“组团”成长机制的建立上。
管理队伍中“人岗”匹配度遭遇挑战的关键期,是每次分园独立后组织结构调整时,人员与岗位会出现新人新岗、新人旧岗、旧人新岗、旧人旧岗等情况。面对这一现状,集团坚持“在做事中培养人”的理念,并理性地兼顾人的因素,双向分析每个现有和潜在管理人员发展水平和岗位需求,合理定岗定人。如新人新岗情况下,给新上任的管理人员匹配新岗位的单一任务,让其在一定时间内聚焦一项任务快速提升管理能力;新人旧岗情况下,新任管理人员担任集团内旧岗位,协调做好旧岗位的交接工作,带着“人”和“岗”的已有经验,加快适应与融合;旧人新岗情况下,成熟的管理人员换了新岗位接受新任务,集团要提供明确的新岗位职责,以帮助成熟的管理人员快速厘清和适应新岗位工作要求;旧岗旧人情况下,成熟的管理人员继续担任原有岗位,主动承接或自我设定具有发展性、挑战性的新任务。以上“人”与“岗”适配度的提升,要求每位成员成为更综合的管理者。当管理者视野不再局限、视角不再单一、经历不断丰富、经验不断更新,才有可能将纷繁复杂的各项工作整合、贯通,并真正汇聚到幼儿的学习与发展上。
(作者系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实验幼儿园教育集团总园长)
《中国教育报》2025年08月03日 第02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