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锻造善用AI的学校中层干部队伍

发布时间:2025-08-15 作者:刘从华 来源:中国教育报

湖北省襄阳市第二十四中学借助人工智能为物理教学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学校供图

  在人工智能(AI)深度融入教育生态的当下,教育领域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智能设备、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算法等新技术重塑着教学模式、学习方式和管理流程。然而,技术进步未必直接带来教育质量的提升。学校治理如同复杂的有机体,中层干部作为连接高层决策与一线实践的枢纽,其能力直接影响着技术的落地成效。但现实中,许多中层干部受困于传统管理经验,面对新技术的创新需求力不从心,导致先进技术难以真正融入学校的日常运作。因此,锻造一支善用AI的中层队伍,需从多维度开展AI深度赋能的结构性变革,全面提升其数字素养与管理能力。

  善用数字画像,

  定位中层干部成长需求

  在一些学校,对中层干部的传统评价多停留在模糊的主观印象,缺乏客观的科学依据,导致学校在人才培养和岗位安排上存在一定的盲目性。AI时代,学校可借助技术构建中层干部动态“数字画像”,整合其在课程改革、教师发展、学生管理等领域的客观数据,结合智能分析报告,清晰呈现其领导风格、决策偏好及能力盲区。

  精准识才是育才的前提,唯有准确了解中层干部的能力特点与发展需求,才能制定有针对性的培养计划,实现人才的高效培养。我们引入了基于大数据的干部评估系统,收集中层干部日常工作数据,如组织教研活动的频次和效果、处理学生问题的方式和结果、推动课程改革的进展等,运用机器学习算法分析,系统识别出具有数据敏感的学科组长,他们能从细微数据变化中发现潜在问题。学校据此为其量身定制培训方案,邀请专家开展AI辅助教学分析专题培训,强化其运用AI技术进行教学分析的能力。这些组长迅速成长为年级教研的“数字智囊”,不仅能利用AI技术深入分析教学数据、为教学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还带动了教研组探索新技术应用。

  搭建场景工坊,

  锻造中层干部数智领导力

  传统干部培训侧重于理论知识传授,容易与实际工作场景脱节。为了培养中层干部的“数智领导力”,我们聚焦真实校园场景,搭建“数智领导力工坊”。工坊可设置一系列贴近学校实际工作的模拟场景,如“智能排课系统优化”“跨学科项目式学习数据追踪”“舆情AI预警响应”等。中层干部在模拟场景中参与问题解决,同时工坊配备即时反馈与智能复盘工具,实时记录其表现并进行智能分析和复盘,助其在虚拟“沙场”中锤炼面对复杂局面的能力,提升运用数据辅助决策的实战能力。起初,一位参与名班主任工作室的德育主任,在“家长意见分析与沟通”模拟场景中,面对AI生成的大量家长意见数据束手无策,经工坊导师指导和多次实践复盘,她逐渐学会用AI工具做数据分析。在如今的实际工作中,她不仅能快速分析AI生成的家长意见、提炼关键诉求,还能按家长特点制定个性化沟通策略,工作效率和质量大幅提高。

  推动跨领域协作,

  破除部门壁垒

  传统学校管理模式下,学科与部门间壁垒明显,信息不流通、资源难共享,制约了学校的整体发展。AI时代,打破部门壁垒、实现跨领域协作尤为重要。学校可设立由教学、德育、后勤等不同领域中层骨干组成的“AI+创新项目组”,围绕“智慧校园能耗优化”“基于大数据的个性化德育评价”等议题联合攻坚。

  我们在项目组运作中引入外部技术顾问和校内“数字教师先锋”,组成跨领域协作队伍。外部技术顾问带来先进的技术理念和行业前沿信息,校内“数字教师先锋”熟悉学校实际情况和教学需求,两者与中层骨干优势互补。以“智慧校园能耗优化”项目组为例,其由教务主任、后勤主管、信息技术教师及外部能源管理专家组成。项目组打通教务与后勤数据,收集教室和场馆的使用时间、人数等信息,利用AI算法分析优化。系统根据课程安排和师生活动规律,自动调整教室和场馆的照明、空调等设备使用,大量节省了能耗费用,资源流转智慧化水平大幅提升,教室和场馆使用也更合理高效,为师生创造了更舒适便捷的学习和工作环境。

  深化管理赋能,

  激活学校创新动能

  当中层力量被深度激活,学校组织就会展现出惊人的敏捷性与创新力。教学管理方面,智能教务不再是简单的排课工具。教务处依托AI系统,深入分析海量教学反馈数据,如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考试成绩变化、课堂表现等,及时发现教学问题、动态调整教研重点,针对教师在某些知识点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发起“精准滴灌式”教师微培训。这种基于数据的精准培训,缩短了教学质量提升的数据反馈周期,快速提升了教师教学能力和学生学习效果。

  在德育管理领域,数据应用让德育工作焕发了新活力。年级主任运用智能行为观测与分析平台,不再局限于处理单个学生问题,而是通过收集分析学生日常行为数据,识别学生群体的情绪波动规律与发展性需求。如通过分析学生课堂专注度、课间活动情况、与同学交往行为等数据,年级主任发现某班级学生近期情绪普遍低落,年级主任于是立即联系心理教师与班主任,根据数据分析结果设计预防性团体辅导方案,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干预,将问题化解于萌芽状态,使德育工作更科学、精准、有效。

  技术是工具,教育管理的核心温度来自人。对中层干部的深度赋能,是为了将AI的强大算力转化为育人智慧。AI时代,学校中层不能仅满足于熟知算法、驾驭数据,更需具备洞察人性的能力,理解学生和教师需求。学校要善于点燃团队激情,激发成员创造力和积极性,在优化管理流程的同时,坚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记教育的初心使命。如此,学校才能在AI浪潮中行稳致远,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作者系湖北省襄阳市第二十四中学党委书记)

《中国教育报》2025年08月15日 第03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