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青少年学生心理问题频发。笔者认为,作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教师和家长应提高警惕,做学生心理问题的第一发现者,早发现早干预,将问题解决于萌芽状态。
作为教师、家长,应如何通过日常观察和科学方法早期识别学生心理异常,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呢?
一方面,教师和家长要做观察与识别的有心人。重点做到“五察”:一察行为变化,学生是否突然变得沉默寡言、孤僻或易怒,或出现旷课、攻击性行为等。二察言语异常,学生是否频繁表达消极情绪、自卑感,或出现言语对抗。三察社交异常,学生是否突然降低集体活动参与度,或与同学关系紧张。四察学业波动,学生是否成绩突然下降,或对学习失去兴趣。五察身体信号,是否出现失眠、食欲不振等躯体化症状。
另一方面,可通过主题班会、心理课普及“情绪感冒”知识,让孩子学会自我诊断,发现早期的心理症状。重点做到“四省”:一省是否喜欢反复回味一件事;二省是否特别在意别人的看法;三省是否总有想改变别人的执念;四省是否总把事情往坏处想。如果出现这四种心理,要引导学生学会倾诉,打开情绪心结。
孩子的心理健康,是家庭与学校共同的使命。家长和教师要当孩子心理健康的呵护者,携手并肩,用爱与智慧搭建起一座坚实的桥梁,为孩子撑起一片晴朗的天空。
(作者单位:山东青州黄楼医院)
投稿邮箱:zgjybjcxw@163.com
《中国教育报》2025年09月06日 第03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