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是落实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关键环节,是人民群众最大关切之一,其公平性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内在要求,更是海南自贸港建设高起点推进的战略支点。面对传统招生中“掐尖招生”“材料繁复”等痛点,海南省落实国务院“高效办成一件事”工作部署,扎实开展“阳光招生专项行动”,以数字化改革为突破口,构建起全过程数字化、全域政策协同、全链条化监督的“三全”治理体系,为每一名学生提供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
全过程数字化。依托“海易办”平台等渠道实现“机器管招生”和“一网通办”要求,18个市县使用省教育厅统一建设的招生入学服务平台,会同公安、住建、人社等部门建立关键数据提取核查机制,实现户籍、房产、社保等入学相关信息自动审核。2024年全省城镇地区22万适龄儿童少年通过平台申请学位,线上审核通过率高达93.13%,线上审核未通过的由线下统筹安排入学,确保“一个都不能少”。2025年招生工作网上办理进一步覆盖城乡所有学校,同时保留线下办理通道,为农村居民和进城务工人员提供入学申请便利服务。过去家长需奔波于各部门开具证明、提交材料,如今只需在招生平台一键提交,系统便能快速核验,真正做到让数据“多跑腿”,群众“少跑动”甚至“零跑动”。在学位分配环节,引入智能派位机制。对于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学校,实行公开摇号,全过程自动留痕记录,可随时追溯、核查、监督。应用人工智能技术,为家长打造全方位的智能化教育服务。
全域政策协同。严格落实“就近入学”政策,结合学龄人口变化与教育资源分布动态调整学区划分。在教育资源不够均衡的地区,建立热点学校招生预警和提前分流机制,推进多校划片,将热点学校分散划入相应片区,推进片区间优质教育资源大体平衡。义务教育学校严禁以考试、竞赛等形式选拔学生,禁止违规招生宣传。外语、体育、艺术等特定类型小升初招生实行省级审核制度,明确禁止文化科目测试。青少年足球等人才培养试点及数学等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坚持不掐尖、重培养,原则上不得与小学、初中招生入学挂钩。民办学校招生与公办学校严格遵循“三同步”(同步报名、同步录取、同步注册学籍)原则。对超计划招生、超范围招生、以借读挂靠等名义变相违规招生等问题,采取“零容忍”态度,一经查实,依法依规核减招生计划。同时,新入学学生按照随机派位方式均衡编班、均衡配备师资,严格执行小学一年级零起点教学。
全链条化监督。各市县严格对标对表“阳光招生专项行动”自查表,确保招生政策合法合规。招生过程公开透明,分班摇号全程直播,邀请家长代表、公证人员现场监督。审核流程实行“内部监督+纪委监管”,学位申请平台账号实名制,所有参与审核的工作人员实名开设审核操作账号,学位申请平台和纪检监督平台相链接或设置最高权限监督账号,可在线追溯报名审核轨迹、录取决策过程,实现“过程可查、责任可追”,有效杜绝各类招生违规违纪行为。
海南省阳光招生实践表明,教育公平的实现不仅需要政策善意,还需要制度刚性与技术理性深度融合。从传统“人管”模式迈向现代“数治”模式,海南省将“阳光”理念贯穿招生全链条,逐步实现“从经验管理向数据治理、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预防”的转变,招生工作的规范性、透明度和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
(作者系海南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中国教育报》2025年09月08日 第05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