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深圳一位校长连做71个俯卧撑的视频引发关注,赢得不少网友点赞。视频显示,在校园内,一男子正在做俯卧撑,孩子们则齐声为其数数“67、68、69、70、71”,现场气氛热烈。视频发布者在评论区留言说,“(校长做俯卧撑)是为了鼓励师生们既要学习好,也要身体棒!”
年届五十的校长一口气完成71个俯卧撑给学生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开学第一课”。如果不是长期坚持体育锻炼,很难做到。校长的71个俯卧撑,既从侧面反映其本人对于体育锻炼的坚持,也生动诠释了“既要学习好,也要身体棒”的教育理念,这一幕在师生心中留下的,不仅仅是一个数字,更是一种心灵震撼。
当下,“小眼镜”“小胖墩”等现象依然普遍,成为制约学生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的隐忧。教育不仅关乎精神与知识的滋养,更关乎身体的成长与健全。规律的体育锻炼能够增强心肺功能、肌肉力量,提升体能与运动技能,还能有效提高注意力、学习效率和心理承受力,促进良好心理品质与社会情感的发展。学校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重要场所,近年来,“健康第一”理念逐渐落地,学校层面普遍更加重视体育工作的开展。但从现实来看,引导学生形成规律、持久的体育锻炼习惯还面临不小的挑战。
青少年时期正是体魄、意志力与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阶段。学校教师和校长作为施教的关键力量,其一言一行对学生具有不可替代的示范作用。如果教师都能够像这位校长一样在坚持体育锻炼上做好榜样,不仅能够提升课内外体育锻炼氛围,还能促进学生在模仿与实践中形成规律运动的习惯,引导学生养成锻炼习惯,让经常参与体育锻炼真正成为学生一生受益的生活方式。
校长连做71个俯卧撑引发的讨论也启示我们,学校应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让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体育锻炼。比如,通过开展师生同场的跑操活动、阳光大课间、班级体育联赛等方式,让学生在日常运动中感受到集体荣誉感与体育精神。同时,还要不断创新锻炼形式,兼顾多样化与趣味性,使不同兴趣、不同身体素质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与其空泛强调“体育的重要性”,不如用这种具体、可参与的方式,让学生在体验中自然养成锻炼习惯,在体育锻炼中实现“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的目标。
身体力行是教育最质朴却最有力的表达。校长的71个俯卧撑,不只是一次身体展示,更是一次教育宣言。体育只有落实到行动中,才会真正触动学生的心灵。正是这种身体力行,让抽象的教育理念变得可感可触。我们期待更多教育者能够“动”起来,以身作则激发学生的锻炼热情,让身体力行成为教育者最有温度、最有感染力的教育方式。
(作者系杭州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副教授、美国春田学院访问学者)
《中国教育报》2025年09月12日 第02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