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办好“关键小事” 提升教育获得感

发布时间:2025-09-12 作者:杨三喜 来源:中国教育报

  ■提升公众对教育公平的获得感,不能仅停留在美好的政策宣示上,更需要落实到每一处教育细节中

  ■这些举措或许微小,却是让公众收获实实在在的教育获得感与幸福感的切实举措

  福建省泉州市搭建均衡编班大数据平台,编班结果即时生成二维码,扫码可追溯原始数据;重庆市采取“双随机”(学生随机分班、班主任随机派班)模式,邀请家长亲手操作分班程序,整个过程透明可视;江西省则在实施“阳光分班”过程中,邀请纪检监察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家长及学生等共同见证,部分地区还通过网络进行全程直播,让广大家长足不出户即可“云监督”分班过程……新学期开始,全国多地推行义务教育“阳光分班”,通过科学、公平、公开的方式,均衡分配班级学生和师资,有效促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遏制择班乱象。

  近年来,为缓解择校焦虑,教育系统大力推进“阳光招生”行动,严格落实免试就近入学政策,从招生源头挤压暗箱操作空间,“择名校”焦虑得到有效缓解。然而,择班的焦虑又随之而来。在一些家长眼中,即使进入了理想的学校,如果孩子被分到“普通班”,而优质师资集中在“重点班”,孩子依然难以享受到公平优质的教育资源。这种焦虑不仅让家长身心俱疲,更诱发了诸多家校矛盾。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进“重点班”四处奔走,有的则因对分班结果不满而投诉学校……

  择校、择班背后,本质上是家长和学生对优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渴望,对教育公平的期待。教育部多次划定红线,明确严禁学校组织入学考试分班、设立重点班和快慢班。然而,在部分地区、部分学校,“变相重点班”的现象仍未完全杜绝。这些做法看似是因材施教,实则违背了义务教育的本质要求。义务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基础,其价值在于保障每一名适龄儿童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将学生人为分为“优劣”,集中优质资源培养少数人的做法,不仅损害了大部分学生公平享受教育资源的权益,更在无形中给学生贴上了“标签”,将影响其身心健康成长。

  当下,各级各类教育的普及程度不断提高,教育资源短缺已不再是制约教育发展的主要矛盾。公众更期待的是资源均衡配置,是孩子在家门口享受到公平优质的教育。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升公众对教育公平的获得感,不能仅停留在美好的政策宣示上,更需要落实到每一处教育细节中。

  “阳光分班”虽然只是学校管理中的一个小环节,却直接关系到教育公平的“最后一公里”。它让教育公平可知可感。教师不至于因教“普通班”而缺乏动力,孩子也可以不因身处“普通班”而自卑,家长也不必因为孩子进入“普通班”而焦虑……这一细微改变,有助于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动力,进而重塑校内教育生态。而从“阳光招生”到“阳光分班”,也反映了教育部门更立体、全面推进教育公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升民众教育获得感、幸福感的决心。这种决心,不仅体现在推动关乎公平的“大事”上,更渗透在破解关乎学生成长与家长便利的“关键小事”中。

  不仅仅是“阳光分班”,新学期开始,我们看到,各地各学校从细微处发力,提升教育获得感、幸福感的教育举措层出不穷。浙江杭州各个城区投入超8万套“躺睡”课桌椅,着力解决中小学生躺着午休的问题。广东湛江积极推进校园定制专线服务扩容提质,进一步缓解学生上下学通勤难题。安徽铜陵明确义务教育阶段同一家庭多孩中的幼孩可随兄(姐)入读同一校区,不受现有学位管控刚性限制……

  课桌椅升级,是落实“健康第一”理念的生动写照,是教育理念的升级。教育不能仅关注学生的成绩,更要回应孩子成长中的各类需求。“定制化”交通服务,让教育服务延伸到了校园之外,提升了上下学安全度,真正做到了“想家长之所想,急家长之所急”。支持多孩家庭的子女在同一所学校就读,避免家长因子女分散在不同学校而奔波,直击多孩家庭痛点,贴心又暖心。

  从大规模更换课桌椅,让孩子躺着午休,到定制校园公交专线,破解学生上下学安全与校园周边拥堵难题,再到完善“长幼随学”政策,支持多孩同校就读,助力家长解决子女接送难题……每一项都聚焦民生关切,充分彰显了教育的温情、温度。这些看似细微的教育变革,编织出了更有温度的教育生态。这些举措或许微小,却是让公众收获实实在在的教育获得感与幸福感的切实举措,也将汇聚成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强大动能。

《中国教育报》2025年09月12日 第02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