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一场出勤率保卫战

发布时间:2025-09-14 作者:杨桂霞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为园长,每天早晨在幼儿园门口迎接孩子,本该是令人欢喜的事,但最近巡班时,我却发现多个班级出勤率持续走低。最近正好有新生入园,有些小班孩子在门口哭闹、拒不入园,中班部分孩子三天两头请假,大班也出现了“赖床小分队”。看着略显空荡的教室,我意识到,必须带教师们打一场“出勤率保卫战”。

  连续一周的重点巡班中,我详细记录下各班的出勤数据:小班出勤率仅68%,分离焦虑导致的缺勤占比大;中班因跟风请假的孩子逐渐增多;大班孩子出勤率还不错,但有部分孩子想来就来,不想来家长也不勉强。更让我担心的是,教师对缺勤现象并不在意,除了按园里的规章制度联系家长了解情况外,缺乏主动干预的积极性和有效策略。

  带着巡班记录,我召集全体教师开展专题教研。教研会上,我没有急于给出解决方案,而是抛出两个简单的问题:“孩子为什么不想来幼儿园?”“我们能为提升出勤率做些什么?”

  年轻的李老师率先发言:“孩子不爱上幼儿园,是因为幼儿园吸引力不够大。我发现孩子特别在意贴纸奖励,可以用这个方法!”

  王老师接过话茬:“这不就是代币法吗?用孩子喜欢的小物件当奖励,攒够了还能兑换礼物,肯定能调动积极性。”

  教师们纷纷点头,开始热烈讨论代币的形式、兑换规则和奖励内容。

  小班的张老师提出了新想法:“我观察到孩子特别喜欢骑幼儿园的小车,如果让大班孩子用小车在大门口接弟弟妹妹到教学楼,既能满足小班孩子对游戏的渴望,又能培养大班孩子的责任感,说不定能解决分离焦虑的问题。”

  这个创意引发了新一轮头脑风暴,有人提到安全问题,有人建议设计专属接送路线,大班教师还敏锐捕捉到,可以借此机会开展一个关于服务他人的班本课程。

  我意识到,孩子不爱上幼儿园,本质是需求未被满足,可能是安全感缺失、社交困惑、对规则不适应,或是班级活动材料不丰富,缺乏吸引力。我们需要通过耐心观察、深度沟通、家园联动等多种方式,精准定位原因,才能有针对性地帮助孩子喜欢上幼儿园。但当前,我们面临的直接问题是出勤率不高,教师们提出的奖励、大小互动等方法,都有一定的价值。于是,我并没有急于否认,而是鼓励他们试一试。

  各个班级开展了“成长能量币”大讨论,根据自己班的实际情况,确定代币的内容、规则。这些规则清晰又充满趣味,比如每天按时入园得1枚能量币,全勤一周额外奖励3枚,主动帮助同伴、积极参与活动等也能获得相应奖励。各班还设置了“魔法商店”,孩子可以用能量币兑换绘本、拼图等。

  考虑到骑车载人的安全性,我们暂时决定在大班开展三轮车接送项目。活动前孩子讨论如何安全接送弟弟妹妹和怎样做一名文明小司机等问题,同时,设计“宝宝巴士车站”站牌、路线图,规划停车位,还通过自主报名,以及结合能量币的榜单名次,选举产生下周的“小司机”。每天清晨,“小司机”们早早入园,身穿专属服装,在门口热情迎接弟弟妹妹。

  实践一段时间后,全园出勤率从72%跃升至91%。曾经每天哭闹的小班孩子,现在会拉着家长的手说“我要坐玩具车”;大班的“小司机”们责任感爆棚,还自发设计了海报,扩大服务范围,请全园孩子坐小车,有家长送孩子时还专门拍照发朋友圈:“快乐的宝宝巴士。”

  虽然“出勤保卫战”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但作为幼儿园管理者,我内心的重担并没有真正卸下来。我意识到,孩子不想来幼儿园这件事对幼儿园的课程提出了严峻挑战。要解决这个问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需要带着教师们一点点去突破。

  (作者系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滨河路幼儿园园长)

《中国教育报》2025年09月14日 第02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