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道南宁非遗小吃讲究猛火快炒、酸香开胃,关键在于酱料的调配。”在不久前举办的“中泰烹饪技艺交流营”现场,广西南宁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烹饪专业教师李华一边示范,一边指导来自泰国的学生上手操作。泰国学生素帕蓬学得格外认真:“我要把这门手艺带回泰国,让更多人品尝南宁友仔的味道!”
友仔,在南宁方言中指好朋友。南宁区位优势独特,是我国唯一与东盟陆海相连的自治区首府城市。近年来,在广西持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与东盟互联互通的战略下,南宁与东盟国家有关地区和院校开展了多领域合作,尤其是在职业教育方面,双方院校互派留学生、共用教材、共研标准、共建实训基地、共办技能大赛,联合培养技术人才,共享职业资格认证,形成了携手共进的“友仔团”,共同打好东盟职业教育合作发展牌。
打造教育合作枢纽
“这个设备有什么功能?使用范围在什么地方?”在2024年的中国—东盟博览会上,缅甸仰光省迪洛瓦经济特区主席来到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展区,了解广西职业教育的成果和特色。
历经21年发展的东博会,不仅是区域经贸合作的“金字招牌”,更是南宁面向东盟展示职业教育魅力的重要平台。作为东博会永久举办地,南宁正将“一带一路”重要门户的地理属性转化为教育对外开放的制度优势。
近年来,南宁锚定面向东盟的职业教育合作区建设,出台产教融合、专项资金等23条政策措施,从金融、财税、土地等方面形成合力。同时,市政府统筹组建市智能制造产教联合体,吸纳40多家企业及20多所院校,构建起“政产学研用”协同发展格局。
“保持气道开放,1001、1002……患者有呼吸,胸廓有起伏,颈动脉有脉搏。”在位于南宁市区的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医学虚拟仿真实训基地,3名学生正在为即将参加的急救技能大赛做准备。该校依托区位优势,与大数据公司合作成立“东盟智慧医疗产业学院”,重点培育跨境远程诊疗、智能公共卫生监测等方向人才,服务中国—东盟医疗合作示范区建设。
借助国际友城与使领馆资源,南宁与越南海防市、北宁省等建立政府间会商机制,将职业教育纳入重点合作清单;通过“领事机构看南宁”等活动,联合海外商协会,推动越南北部电子行业企业联盟与本地政企校开展多场对接,高效推进越南籍员工及学生技能培训。
目前,南宁市属职业院校与87所东盟国家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南宁职业技术大学在老挝、柬埔寨、印尼、越南建立4个海外办学点。截至2025年9月,南宁高校中,本科学校东盟国家留学生超2000人,专科学校东盟国家留学生约800人。
共建专业及课程标准
“在这里,我学会了认电路元件、画电路图,这些技能都能用到以后的工作中。”在南宁职业技术大学学习的越南留学生阮氏玉缘告诉记者,她和另外20名学生将在这里学习一年,“掌握这项技术,未来就能在越南的中资企业找到合适的工作。”
聚焦跨境产业链需求,南宁职业技术大学积极构建“中文+技术”双向赋能模式。该校智能制造学院副院长张叶茂介绍,学校在越南河内建设的700平方米实践基地,已培养19名学历生、85名非学历生,培训覆盖1500人次。
针对东盟国家工业化进程中的“技术人才缺口”与“本土适配需求”双重挑战,南宁突破职业教育传统办学边界,开创“产业需求定义专业标准”动态响应机制。
在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尚学楼,越南学生冯方清在实训课上用中文向同学们介绍了液压与气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同时演示讲解了液压控制系统的基本操作过程。从2024年9月起,冯方清和35名学生作为中—越联合培养学生,到学校进行一年的“中文+职业技能”的培养。
依照“教随产出、标准先行”的模式,南宁多所职业院校依托区位优势,在东盟建成9个现代工匠学院,开发42个专业教学标准和207门国际化课程;多所高职院校牵头建设13个中国—东盟现代工匠学院,占全区立项数量的76%。
南宁职业技术大学承建的中国—东盟职业教育云平台汇聚了90个课程教材、120个资源包,199门优质课程资源跨越山海覆盖10个国家,形成“线上线下融合、境内境外联动”的跨境人才培养网络。
目前,南宁职业院校与东盟国家职业院校共建119个电子商务、物流、汽车维修等专业及课程标准,面向东盟国家政府、企业、职业院校人员开展“中文+职业技能”培训累计超4.5万人次。
建设双向循环开放格局
“雕刀要沿着果肉纹路45度切入,手腕发力要稳……”在南宁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智慧教室,烹饪教师陆盛帅手腕轻转,45度斜切的刀法在投影大屏上清晰呈现。同一时刻,越南海防市职业技术学校的20多名学生同步执刀,在越南语教师的引导下复刻雕花技法。
当职教合作进入深耕阶段,南宁正从“技能输送者”升级为“教育生态共建者”。南宁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与泰国、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院校开展深度合作,联合开发餐饮服务、酒店管理等专业课程标准,推动中国职业教育标准“走出去”。
多所中职学校积极拓展合作版图:南宁市第六职业技术学校与泰国郎逊职业学院成功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参编的中泰合作“中文+职业技能”项目电子商务系列教材泰文版在泰国正式出版;南宁市第三职业技术学校与文莱餐饮企业共建“清真餐饮实训室”。
目前,南宁多所中职学校与4个东盟国家的12所院校开展合作,2024年开展19次对外交流活动、194人次线下培训、1.26万人次网络培训,签订3份合作备忘录与6份国际交流框架协议,为双方深入合作注入强劲动能。
这种“技能互通—标准互认—文化互鉴”的递进式发展,正重塑中国—东盟教育合作的价值坐标系,为构建更为紧密的区域命运共同体提供可复制的“南宁方案”。
“未来,南宁将更加主动地走出去,深化与东盟国家职业教育的交流,将南宁打造成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大都市。”南宁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韦家斌说。
《中国教育报》2025年09月15日 第03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