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加坡科学中心主办的2025年度新加坡全国机器人竞赛近日落下帷幕,许多中小学生在竞赛中表现亮眼,获得媒体关注。2023年国际数学与科学教育成就趋势调查(TIMSS2023)结果显示,新加坡小学四年级学生和中学二年级学生在科学素养方面表现优异,成绩高于国际平均水平。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新加坡政府、学校、科研机构和公益组织等各类主体协同构建的科学教育生态。新加坡教育部一直倡导“学校不是我们的世界,世界却是我们的学校”。在新加坡,科学教育不是学校的专属职责,而是全社会共同的事业,儿童和青少年能够在社会中感知科学、热爱科学。
场馆教育站在科学与艺术的交汇点
作为新加坡最具特色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新加坡艺术科学博物馆将艺术、科学、文化与技术巧妙结合。该展馆建筑面积达6000平方米,拥有21个展览空间,推出了大数据、粒子物理、古生物学、海洋生物学、宇宙科学和空间探索等跨界展览,让儿童和青少年能沉浸在科学和艺术的浓厚氛围中。
新加坡艺术科学博物馆的常设展馆包括好奇心展馆、灵感展馆和表现力展馆。其中,好奇心展馆旨在鼓励儿童和青少年对周遭的环境问题发起挑战,探索科学与艺术的差异和融合;灵感展馆主要展陈那些改变世界的科学和艺术创造,包括达·芬奇的飞行器、仿生机器鱼等;表现力展馆则聚焦人类在人工智能、纳米技术等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在博物馆的城市主题空间中,有专为儿童设计的项目,儿童能在其中进行城市规划和设计,构建自己想象中的“虚拟城市”。太空主题空间则利用交互式4D视觉技术和17万颗发光二极管(LED)灯珠,为儿童打造出满天繁星的“水晶宇宙”。
新加坡艺术科学博物馆定期安排学前和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团体来参观学习。场馆内,专业的讲解员会为儿童和青少年带来饶有趣味的知识,工作人员印发的辅助科普材料也对导览活动形成了有力补充。除此之外,新加坡科学中心、李光前自然历史博物馆、红点设计博物馆等也是新加坡面向学生实施科学教育的重要基地。
新加坡科学节激发学生科创热情
一年一度的新加坡科学节由新加坡科学中心和新加坡科技研究局共同发起,前身是“国家科学月”,旨在鼓励社会大众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并帮助儿童和青少年以生动有趣的方式感知科学。
自2010年起,新加坡科学节开始以“像摇滚明星一样拥抱科学”、“未来健康”、“你准备好迎接人工智能了吗”、“科学赋予我们力量”等热点话题作为主题,并设计了诸多以前沿创新为特色的科学活动,例如,“X实验”嘉年华就结合了科学知识和街头表演,带给儿童前所未有的趣味科学体验。
新加坡鼓励青少年创客的创新实践。新加坡创客嘉年华包括创客峰会、创客讨论会和创客展览会等活动。在这些讲座、工作坊上,来自各行各业的专家会为学生讲解科学知识原理和新兴技术,如来自英国皇家学会的科学家凯特·穆尔卡希曾现场示范饼干烘焙过程,并解释面粉遇热时所产生的效应以及材料为何会散发香味。
此外,新加坡还创立了“学前STEAM科学节”,致力于为儿童创造整体性科学体验,通过多样化的感官游戏来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同时实现亲子互动。例如,儿童可以在家长陪伴下,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观察利用橡皮筋挤爆一个西瓜的过程。
“学校科学家计划”培养未来科创精英
“学校科学家计划”兴起于2021年,由新加坡教育部和新加坡科技研究局联合开创,其核心目标是通过增加中小学生动手实践和与STEM领域专家对话交流的机会,培养学生对科技创新的兴趣。该计划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活动,包括以理论交流为主的行业分享会、学生与研究人员面对面交流互动的专家答疑会、引导学生动手实践的工作坊等,学生可以在专业科研人员指导下规划和实施研究项目。
今年5月20日,在“学校科学家计划”支持下,新加坡科技研究局化工、能源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接待了巴西班让中学的师生代表,展示了新加坡最新科技成果,并推进了与巴西班让中学的科学教育合作。此次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科学实践,帮助学生实现科学知识的迁移和转化;通过实验室参观和实验过程演示,帮助学生了解化工、能源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的使命和研究方向;为学生和科学家、工程师搭建了互动交流的平台。新加坡白沙小学也参与了“学校科学家计划”,学生在科研人员的指导和帮助下,开展了多种STEM研究活动。该计划有助于新加坡在早期阶段发现和培养未来科创精英。
(作者单位: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本文系202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23YJC880075]成果)
《中国教育报》2025年09月18日 第09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