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作为县级初中英语优质课评委,跟其他评委们去各学校听课。听课过程中,我能感受到这些课是经过精心打磨的,不论是教学活动设计还是教学资源利用,都做了细致雕琢。但听完所有课后,我有一种深深的忧虑:这些课都太顺利了。
一是时间卡点太顺利。几乎所有的课,都是按照教学设计卡着时间点顺利完成的,能看得出来参与优质课比赛的教师们都在时间节点上做足了准备。比如,有的教师为了卡好时间,在每个活动后面都附上了时间要求,在希沃白板上进行倒计时。有的教师甚至在学生讨论环节给出了这样的活动指令:“同学们,大家抓紧时间讨论,限时1分钟。”听到这儿,我几乎愣住了:1分钟,能讨论什么?
教学不是演过场,不可能把每个时间点都严丝合缝地对接上。真实的课堂在时间把控上是有弹性的,教师应随着学生当堂课的学习状态做出时间上的调整。时间节点把控太过顺利,很可能是教师只注重自己的表演,而忽略了学生的真实需求,课堂从“学的中心”退回到“教的中心”。
二是教学环节衔接太顺利。学生在独学、对学、群学的过程中,自然会出现对学习任务认知不一的情况,这也正是需要教师展现自身专业能力的时候。但反观这些课,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各项学习任务时,衔接得似乎过于顺利。往往是“同学们,听明白了吗”,然后学生齐声回答“明白了”,便顺利进入下一教学环节。如果课堂上,师生间、生生间无法进行思维的碰撞,那创新何来?
三是学生与教师对话太顺利。课堂上的师生对话,应激发学生的深度思考,把一般学习活动推向高阶思维活动。听课期间,我和同行的评委们一致认为,这些课师生间对话太过顺利。学生们在教师的“点拨”下,很顺利地说出了教师想要的答案。几乎所有的师生间对话都是按照教师的教学需要进行的,缺少了常态课中学生“天马行空、不着边际”的看法或观点。
四是课堂总结太顺利。最后的课堂总结,可以给学生呈现完整而清晰的知识脉络,也应解决学生的疑惑。然而在这些课上,教师们在总结阶段进行得很顺利,学生也配合得很顺利,没有提问,没有新的质疑点,也就缺少了生成以及对后续课程内容的引发。
一堂课下来,不可能所有的学生学习效果都一致,也不是所有学生的学习疑惑都能得到解决。所以,好的课堂应在最后给学生留出回味或质疑的机会与空间。
太过顺利的课,于学生、于教师而言并非好事。所谓优质课,不在于顺顺利利地推演某个知识逻辑,教师不能牺牲学生的时间和精力来配合自己完成某个比赛。优质课的“优”在于真实,在于学生的真实性学习,在于教师真实的智慧引导。
(作者系河北省威县第二中学高级教师)
《中国教育报》2025年09月22日 第05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