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每个学生的主体地位,让赛场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精彩课堂,值得肯定和借鉴
据媒体报道,今年9月,安徽省合肥市发布了《合肥市青少年田径运动会实施方案》,要求各中小学校将运动会与趣味体育活动、各类班级联赛、体育文化节等相结合,打造“人人爱运动、班班有特色、校校有氛围”的校园体育生态。合肥各校纷纷响应,自秋季开学以来,运动会陆续拉开了帷幕,赛场内外随处可见运动员、志愿者和宣传员们全员、全力、全程参与,收获成长和快乐的动人场景。
合肥市正在实施的体育改革实践,更加突出每个学生的主体地位,让赛场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精彩课堂,值得肯定和借鉴。同时,其更深层的启发还在于,要将“人人爱运动”的理念贯穿于全校师生的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之中,使之落地生根、蔚然成风,形成校园体育新生态。
校领导先要“动”起来,带头在操场、球场和赛场上“露一手”。校领导的示范引领是教育改革能够有效推进的关键。让学生人人“动”起来,校领导不仅要“说”在前,而且要“做”在先。校领导坚持做适合自己的运动,经常自信地出现在操场、球场和赛场上,不仅能拉近与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还能带动形成校园运动新风尚。类似的案例在近年来的新闻报道中屡见不鲜。例如,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的中小学校长坚持以身作则带头领跑,学生全员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持续高涨。
创设全员参与的体育活动常态化机制,“燃”起每位师生的参与激情。一是学校要做好顶层设计,通过个别访谈、发放调查表等形式,摸底教师和学生的锻炼习惯与体育兴趣、运动强项与短板等。二是采用分层分类的活动设计模式,丰富体育活动和赛事的种类、内容,让所有师生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赛道或舞台,拥有展示能力的机会。三是在重视做好常规的体育活动和赛事的同时,鼓励师生联动参与。通过建立教师参赛加分、多次参赛积分等弹性激励机制,激发师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
探索多维度评价体系,让每位师生在参与运动中获得满满的成就感。“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探索并建立多维评价体系,有助于让全体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享受成长的快乐,获得归属感、满足感和成就感。以合肥市一些学校的运动会为例,在合肥市行知小学,每个班级都确保“人人有任务”,在统计获奖班级的总得分时,不仅累计成绩得分,还考量各班各小组之间协作表现等情况;合肥市临泉路第二小学通过设置“后勤小标兵”“最佳宣传奖”等奖项,让非竞技角色学生的付出被看见和被认可。此外,设立“优秀裁判员”“优秀教练员”等奖项的做法,让满腔热忱地参与运动会的教师,也能享受到奉献带来的快乐和幸福。
营造“人人爱运动”的校园环境,将体育元素融入学校的办学文化。在大力推行“五育”并举的当下,将体育元素融入学校的办学文化,能够让全校师生直观感受到体育的魅力,收获奋勇向前、积极向上、不畏艰难等精神财富。为此,学校可以设立体育主题墙壁或橱窗,展览学生关于体育的书法绘画作品,展示国内特别是本省市县体育健儿奋力拼搏、登台领奖的感人镜头;各班可以开辟“我运动我快乐”园地或专栏,分享学生参加运动的照片、故事、感受和获奖感言等。
打造“人人爱运动”的校园体育生态,大有可为。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主动作为、身体力行,激发并守护校园里的运动热情,与孩子们一起在运动中享受健康、收获友谊、锤炼品格。
(作者系江苏省如皋市安定小学高级教师)
《中国教育报》2025年10月15日 第02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