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教育数字化战略深入实施的今天,区域、学校如何基于教师教育发展的需要深入探索数智转型?本期重点推介甘肃和东北师范大学的试点经验,前者以数智环境建设拓展应用广度,后者以教师教育大模型技术攻坚开掘专业深度,教师教育持续汇聚新势能。
以教师教育大模型建设为牵引,构建“垂直大模型+智慧教学平台+智能体集群”层级联动的生态循环系统,全面推动助教、助学、助评、助管等全链条升级,加快推动教师教育数智转型
东北师范大学作为教师教育创新机制改革试点单位,着力破解教师教育课程陈旧与模式僵化、学习支持同质化与表层化、教研协同障碍与发展评价偏离等难题。学校以教师教育大模型建设为牵引,构建了“垂直大模型+智慧教学平台+智能体集群”层级联动的生态循环系统,全面推动助教、助学、助评、助管等全链条升级,加快推动教师教育数智转型,为新时代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建设提供技术支撑与路径示范。
一是创新提出“知识+认知”双螺旋建设理念。该模型以教育家精神为魂,以学科素养为基,以教育素养为要,以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为核心,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从工具性支持走向过程性嵌入。同时,以学科知识的结构化教学和不同学段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为“双轴”,解析出贯通教师必备的七方面素养,覆盖基础知识、场景应用、核心能力的教师教育能力图谱。
二是实现强推理、高并发与可信性的技术突破。学校构建融合“教师教育DNA”能力图谱的混合专家大模型架构,创新性提出“教学思维链”推理范式,显著提升不同学科垂直大模型在教育场景下的推理能力。提出以学科知识为中心的多因素感知可扩展数据合成方法,自动合成高质量题库,极大提升了模型解题的准确率。采用指令微调、人在回路强化学习等多阶段优化策略,增强模型对多学科融合任务的适应性。推理环节引入协同优化机制,保障知识的时效性与内容的安全性。
三是创新校内协同、校企联合的研发机制。依托数智教师教育实验室建设,开展“教师教育+人工智能”的理论创新与方法突破,深化教师教育大模型研究。构建教师教育研究院牵头主导、校内职能部门与相关学院协同的实验室共建机制,强化校内优质资源的统筹规划和教师教育大模型研发工作的系统推进。学校与国内AI(人工智能)行业龙头企业合作,通过建设联合实验室、组建协作攻关团队等方式,分学科、分阶段、分任务研发教师教育大模型。
四是创新应用,搭建数智3.0版高校、政府部门、中小学校(UGS)协同育人应用生态。以知识图谱和能力图谱为数字基座,构建“垂直模型+教学平台+多智能体”融合驱动、职前职后一体化的数智协同育人模式。以教师教育垂直大模型深度应用为核心,在智慧教育平台中集成教学评估、成长规划、自适应学习与政策模拟等功能,贯通“助教—助学—助评—助管”全过程。平台支持师范生开展个性化实训与精准画像,在岗教师获取动态资源与智能教研反馈,教育管理部门开展政策分析与优化,构建多主体协同、多阶段贯通、多场景融合的教师教育智能应用新生态。
东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大模型的研发和应用,有效推动了教师教育模式从“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从“知识学习”向“能力提升”、从“经验驱动”向“数智驱动”的转型,为大规模因材施教提供了可能。具体体现在以下四方面。
一是建设了教师教育数据平台。平台以教师教育领域多模态“数据池”为核心,构建了教师发展综合数据库、课堂教学数据库、自适应学习数据库、区域教育发展数据库,数据积累时间超10年,数据总量逾10T,覆盖用户数量逾1000万,数据记录逾2.3亿条,涵盖从K12教育阶段到大学教育阶段,助力教师教育决策由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跃迁。
二是自主研发了教师教育大模型。模型基于18个省51个县市260所UGS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学校的海量数据,构建覆盖学科理论、教育理论、教学实践资源在内的多源异构语料库,采用多模态群落式架构,基于“双轴七维三层”的塔式教师能力图谱,通过教学行为的多维数据分析,构建涵盖教学技能、学科理解、教学模式等十大维度的动态教学诊断体系,形成从核心素养到教学实践的全图谱式评测和诊断,实现数据可同比、可环比、可预测。以语文、数学、英语和科学为试点,协同人工智能头部企业分领域研发垂直领域大模型,探索实现智能问答、智慧教学设计等功能。
三是开发了多智能体协同系统。基于模型开发了由中小学名师、学科专家和教育专家共同构成的多智能体协同平台,配套构建系列硬件智能舱,打造出软硬件一体的人机协同教学支持环境。AI虚拟学生智能体可模拟多类认知行为与对话能力,实现复杂教学场景模拟;混合推荐智能体根据教师的个性化问题与需求,精准推荐真实专家与AI专家;心理疏导智能体通过多轮共情式对话实现心理疏导。
四是构建了教师教育智慧平台。平台实现职前培养、职后发展与教育管理的全链条服务支持,聚集教学能力检测与评估、教师发展支撑、教育政策模拟与优化三大功能,覆盖“教—学—评—管”全过程。平台已在校内规模化应用,累计服务上万人次,日均调用量达千次,生成的个性化教学诊断报告采纳率达到76%,用户满意度高达92%,并已在6所合作高校的师范专业推广应用。构建全周期的场景化培养体系,推动个性化学习和教学模式智能化升级。
(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中国教育报》2025年10月16日 第03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