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西贵港市特殊教育学校的职业实训室里,听障学生小雄(化名)在教师指导下,正专注地编织着草篮,动作熟练而精准。不久后,这件手工艺品将通过学校与企业的对接渠道走向市场。
这是贵港市推动特殊教育从“有”到“优”的一个生动缩影。“十四五”以来,贵港市将特殊教育纳入全市教育事业整体规划,通过优化资源布局、强化师资队伍、构建多元育人体系,为“折翼天使”插上逐梦的翅膀,走出了一条具有贵港特色的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之路。
扩优提质: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
走进位于布山大道与平安路交会处的贵港市特殊教育学校,现代化的教学楼、宿舍楼、食堂楼错落有致。从2014年建校时仅31名学生,到如今容纳274名孩子的综合性特教园地,学校的变迁是贵港市持续优化特殊教育办学条件的真实写照。
“过去,很多残疾孩子面临‘无学可上’的困境。现在,我们不仅要让他们‘有学上’,更要‘上好学’。”贵港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黄有川介绍。
贵港市残疾人联合会党组书记、理事长李靖毅介绍,贵港市在特殊教育资助上持续加大投入。2021至2025年,为2355人次特殊教育学校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学生拨付资助资金166.72万元,平南县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已建设24个资源教室,港南区正推进特殊教育学校改扩建,规划新增12个教学班、148个学位。
“十四五”以来,广西认真开展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信息数据与学籍系统数据比对工作,认真落实“一人一案”,确保义务教育阶段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做到应入尽入、应读尽读。截至目前,全区安置5.8万名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入学率达100%。
精准施教:
一生一策定制成长方案
“不仅教孩子知识,更教他们生存和融入社会的本领”,这是贵港市特殊教育学校秉持的育人理念。学校为不同类别、不同程度的特殊学生量身定制成长方案,一生一策,精准护航。
对于有听力障碍的学生,学校在小学、初中重视文化教育,高中阶段则强化文化与职业技能并重。目前,已有3名学生成功考入大学。对于大部分患有孤独症的智力障碍学生,学校更注重日常行为与自理能力培养,切实减轻家庭负担。
在课堂之外,丰富的校园文化让学生们焕发自信光彩,学校文艺队的节目《守护生命》《最好的未来》等荣获第六届广西特教学校学生艺术汇演二等奖。
强师赋能:
用专业与情怀守护梦想
“特校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情怀,更需以强烈的责任心托举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黄有川说,面对孤独症儿童的情绪问题、听障孩子的沟通障碍,教师们默默付出,守护着每一个特殊的灵魂。
学校教师李松芳便是其中之一。2017年秋,李松芳所带班级迎来一位情绪失控、在课堂上尖叫的新生,课堂秩序经常被搅得一团糟。3个月里,她晚上留守校园,轻声安抚因想家而哭醒的孩子,用母亲般的温暖换来了孩子的信任。
特殊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它需要的不仅是知识,更是宽容、耐心与深沉的爱。
为此,贵港市特殊教育学校将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发展的核心引擎。学校打造专家型教师队伍,拥有教育部优秀特教园丁1名,自治区特级教师1名。全校54名教职工中,特殊教育专业毕业者有32名,占比达59%。近年来,广西加强特殊教育教师培训,“十四五”以来每年举办国家通用手语培训班和国家通用盲文培训班,培训特殊教育学校骨干教师等共489人。
《中国教育报》2025年10月17日 第03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