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追忆“从0到1”的峥嵘岁月

——探访哈军工纪念馆

发布时间:2025-10-18 作者:本报记者 曹曦 通讯员 刘涛 来源:中国教育报

■校馆弦歌

  流云间青檐碧瓦,回首处栋梁参天。哈军工纪念馆坐落在哈尔滨工程大学世昌路5号,万件藏品,记录着一段辉煌的历史,静静诉说着哈军工的故事。

  “《受命》群雕再现的是1952年6月,中国多位领导人在首都北京中南海会议室接见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代司令员陈赓,授命陈赓筹建哈军工的场景。”在哈军工纪念馆门前,馆长李宏告诉记者,这里是哈军工建设的起点。

  1953年,陈赓创建了新中国第一所综合性高等军事工程技术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即哈军工)。

  “这幅油画名字叫《运筹》,再现的是1952年9月,在中南海居仁堂,周恩来总理主持召开筹建哈军工的联席会议场景……”在哈军工纪念馆,大学生志愿宣讲团三星级宣讲员、2024级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自动化专业学生陈媛对参观者娓娓道来。

  “我们每个师生都是哈军工精神的宣讲者、传递者。”李宏说,该馆于2011年5月13日启动筹建,2013年9月1日面向社会开放。

  我国第一个风洞群、第一艘水翼快艇、第一辆水陆两栖坦克……在哈军工纪念馆,这些“从0到1”的奇迹震撼着每一位参观者。

  哈军工纪念馆是红色基因库建设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首批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2024年获评国家二级博物馆……目前,该馆已拥有10余个“国字号”品牌。

  哈尔滨工程大学突出“师生联讲”,组建了一支由思政课教师、工学青年讲师团和大一辅导员组成的高质量课程团队,配置了大学生宣讲员为课程助教。

  “我们以哈军工红色文化资源库为根基,与纪念馆合力构建‘三位一体’育人路径,系统梳理珍贵史料与事迹,通过参观研学,让学生身临其境感知军工精神,推动学生从‘学习者’变为‘传承者’。”船舶工程学院2023级本科生辅导员、大学生志愿宣讲团指导教师高原说。

  大学生志愿宣讲团成员学段贯穿本硕博阶段,以大一、大二的学生为主。哈军工纪念馆自2013年开放至今,已接待社会各界人士100余万人次。

  “通过一次次的宣讲,我对哈军工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意识到自己不只是‘讲解员’,更是军工精神的‘传递者’。”陈媛说。

  “哈军工纪念馆不仅是哈军工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文化育人的核心基地,更是砥砺报国情怀、激发创新精神、涵养担当品格的实践课堂。”李宏说。

《中国教育报》2025年10月18日 第01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