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熊杰 通讯员 纪凤媚 谢可可)最近,厦门工学院AI智创社成员开发出“一键式零基础智能AI浮雕平台”。该平台借助图像生成算法,能将普通图片自动转化为可雕刻的浮雕模型,大幅降低技术门槛与生产成本。在谢智新、魏伟雄、侯佳、袁岳、应志远等多名教师的指导下,该平台获得2025数字中国创新大赛・人工智能赛道决赛一等奖。
推动科技类社团与学生社区深度融合是厦门工学院改进学生社区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学校通过空间再造与资源整合,把学生社区建成全天候、全场景的育人场域。
在厦门工学院,一名本科生通常有两个导师,一个在书院,一个在学院。有的学生还有一位兼职导师。学生的导师来自不同学院,住在同一个书院的学生,并不以专业进行条块分割,而是不同学院的学生混合住宿,以便学生实现跨专业交流。
已毕业的吴凯琦是人工智能学院2021级物联网专业学生,他曾有两名导师,一名是书院的辅导员,另一名是博雅教育与艺术传媒学院教师王静。
吴凯琦介绍,平时在书院,有事直接找辅导员。同时,班级导师王静也经常到宿舍关心其生活和学习近况。当得知吴凯琦等学生在创新创业学分方面存在1.5分的缺口时,王静迅速行动,组建专项交流群,筛选并分享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学术讲座、技能培训等活动信息,详细解析学分获取途径与规则,为大家找到努力方向。
此外,厦门工学院还把讲座引入学生社区,让学生随时可以与各领域专家、杰出校友交流。今年,学校开设“创天下”校友论坛系列讲座,让校友通过“朋辈教育”对学生进行生涯规划教育。
《中国教育报》2025年10月23日 第02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