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德国基础教育阶段国际交流核心国家机构——德国各州教育部长联席会议秘书处学校教育交流中心发布2024—2025年度报告,详细展示了国际交流项目对学生、教师和学校发展的持久影响。
该中心在欧洲依托“伊拉斯谟+”项目、在全球依托“学校:塑造未来的伙伴”等倡议推进各类工作。相关项目的开展,推动了德国基础教育学段的学校交流、教师培训和进修以及课堂数字化。这些项目的持续性成效以优秀实践案例的形式体现在该年度报告中,一是10万次欧洲交流项目。自2021年以来,已有10万余名学生获得了“伊拉斯谟+”项目的流动学习资助,促进学生个人的访学、实习和以班级为单位的交流。对“伊拉斯谟+”项目的实证研究发现,项目不仅对学生个人产生影响,还强化了学校的管理结构、课堂教学和教师队伍。然而,目前仅约1%的德国学生直接受益于该项目,因此,德国政府正在加强对2028年新一轮“伊拉斯谟+”学校项目的支持。二是留德奖学金项目。过去60年间,全球有超过2.7万名在本国德语学习中表现优异的中小学生获得留德奖学金,他们中的多数在之后的学业和职业生涯中依旧与德语和德国保持紧密联系。三是英德交流倡议项目,在2025年7月英德签订友好条约后,该项目为英德交流注入新活力。
德国各州教育部长联席会议主席西蒙·奥尔登堡表示:“德国公共财政压力压缩了运作空间,社会面临的挑战已波及学校,但学校正是传递价值并互相尊重的场所,这就使得欧洲交流和国际交往显得尤为重要。”
(孙雨晨)
《中国教育报》2025年10月23日 第09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