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以下简称“经合组织”)发布报告《2024教师教学国际调查(TALIS)结果——教学现状》,显示上海初中教师队伍在年龄结构、专业学习、高质量教学、新技术应用、学校氛围、优质资源支持和职业吸引力等多个方面的指标均高于经合组织主要发达国家,位居全球前列。
经合组织教师教学国际调查是全球规模最大的教师与校长调查项目。该调查始于2008年,此后于2013年、2018年和2024年周期性开展,持续收集关于教师、教学及校长的国际可比数据,确保教师和校长的声音在教育政策制定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2024年调查结果清晰呈现了当前全球教师现状、行之有效的实践以及亟待改进的领域。
加强社会职业认可。尽管过去几年面临诸多挑战,教师职业整体状况依然稳健。报告发现,近90%的教师对工作表示满意。在南非,这一比例自2018年以来提升了近8个百分点;哥伦比亚90%的教师表示,若重来一次仍会选择教师职业。报告还显示,教师感受到社会的职业尊重至关重要。获得认可的教师更具工作动力,这种认同感也反映了国家和社会对教育的重视。全球范围内,越南教师获得的社会认可度最高,超过92%的教师表示感受到社会认可。全球多个教育体系在提升教师职业价值认知方面取得显著进展。自2018年以来,沙特阿拉伯、保加利亚和丹麦认为自己受到社会认可的教师比例均提升了至少19个百分点。
拥抱人工智能技术。人口老龄化和迁移模式改变了许多教育体系的教师结构。经合组织成员国教师平均年龄现已达到45岁,部分国家甚至超过50岁。为此,许多政府正从其他行业招募教师,以确保合格教育工作者的可持续供应。例如,冰岛从其他行业转行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21%,澳大利亚占比达17%。这些教育体系还为职业中期人士转行教学提供了便利。澳大利亚约47%的教师、冰岛27%的教师完成了快速通道或专业化教师培训项目。教育领域最显著的变化之一是教师使用工具的革新。报告认为,人工智能正迅速进入校园,教师和教育体系有责任拥抱这项新技术,同时保护学生免受其风险影响。新加坡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在这方面处于领先地位。这些国家教育体系中约75%的教师正在使用人工智能。重要的是,这些体系中的教师也大多接受过人工智能应用的专业培训。
解决教师合理工作诉求。工作诉求是职业生涯的常态。然而,若其超出承受范围,便会阻碍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过度投入工作不仅影响教师身心健康和职业满足感,更有可能削弱其教学效能。2018年,日本教师每周工作近60小时,居全球之首。为此,日本政府投入大量资源减轻工作量后,日本教师现每周工作约55小时。报告提出,需认识到教师承受的压力存在差异。教师对自身能力的信心有助于其应对挑战。捷克通过提升教师自我效能感来应对挑战的实践具有重要借鉴意义。自2018年以来,捷克学校接收的难民学生数量增幅最大,尽管给教师课堂管理带来一定挑战,但具有较高自我效能感的捷克教师相关压力水平却是最低的。
鼓励教师团队协作。教师独自面对数十名学生的传统认知已不再符合现实。全球范围内,教学正逐渐成为更具协作性的活动。报告发现,在全球多数教育体系中,教师的团队协作时间较2018年有所增加,且没有任何体系出现协作时间减少的情况。协作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成效,同样也能促进教师发展。总体而言,协作频率更高的教师往往拥有更高的职业满意度和幸福感。乌兹别克斯坦和巴西的全职教师协作最频繁,每周至少投入5个小时进行团队协作与同事对话。斯洛文尼亚、巴西和南非的教师每周协作时间较2018年至少增加一小时。具有高自我效能感的教师是宝贵的教学资源。报告建议,教育体系应着力识别这类教师,并鼓励其协助同事。在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等国家的教育体系中,分别有87%和近66%的高效能教师表示会观摩其他教师的课堂并提供反馈。在中国上海,多数高效能教师与同事交流教学资源。
定制化支持新教师。“初为人师往往令人心生畏惧。”报告表示,无论做了多么充分的准备,新教师都难以直接承担数百名学生的教学和班级管理压力。鉴于新教师面临的特殊挑战,教育体系应提供定制化支持。关键措施是限制新入职教师的教学工作量,使其有更多时间学习、备课。例如,在拉脱维亚和哥斯达黎加,全职新教师每周授课时长比资深同事少4.2小时。有关调查数据显示,导师制有助于教师实现从教师培训到实际课堂教学的平稳过渡,拥有导师的新教师工作满意度和幸福感更高。立陶宛在此领域取得进展,自2018年以来导师制覆盖率提升了17个百分点。
最后,报告建议考量新教师的执教环境。教师分配机制常优先考虑资历,导致经验最少的教师被派往最艰苦的教育环境。此类状况可能使年轻教师对职业产生幻灭感,同时使弱势学生面临教育不公风险。为此,教育体系亟须改进教学资源与学生需求匹配机制。
《中国教育报》2025年10月23日 第09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