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学生们在户外进行瓜果采摘。 菏泽市牡丹区第二实验小学供图
本报讯(特约通讯员 韦昌国)近日,清晨的阳光洒落在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第二实验小学的操场上,六年级学生洪子腾蹲在“乐耕园”的菜畦旁,细心地为刚破土而出的豆角苗培土。
“教育的美,是让孩子像牡丹一样,顺着天性生长,精彩绽放。”校长李凤真站在文化长廊前,指着学生们的剪纸、书法作品说。2016年她接任校长,决定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课程体系。
经过九年多的实践,“寻美课程”体系逐渐成形。该体系以“五育”并举为框架,通过“人与自然、社会、历史、自我”四个维度,开发出七大课程板块。
在“百家讲堂”教室,学生家长、牡丹区人民医院医师蔡琼正在讲解《中医与牡丹文化》。几年来,已有47位不同职业的家长登上讲台。
在书法教室,“六端书法社”的孩子们正用兼毫笔在宣纸上书写牡丹诗词。学校已开发出牡丹主题的剪纸、盘鼓、陶艺等16门艺术课程。
“这是我的‘乐美成长手册’。”五年级学生马一腾展示着一本彩色手册,里面贴满活动照片,记录着实践心得,还有自评、互评和教师评语。校教导主任付兴胜介绍:“我们采用‘1+X’评价体系,‘1’是基础素养,‘X’是特长发展,用雷达图动态追踪每个孩子的进步。”
几年来,该校学生获市级以上奖项117项,其中科创类30余项,艺术类56项。教师发表相关论文107篇,主持省级课题3项。今年7月,该校《基于牡丹文化的寻美课程实践探索》获评菏泽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如今,该校正积极推进“寻美课程数字资源库”建设,力求将课程实践中的经验沉淀、转化与推广。菏泽市牡丹区教体局局长刘训才说:“‘寻美课程’体系最大的价值在于,为核心素养培养搭建了具象化、可落地的实践路径,让素养培育从理念走向了可操作的教学实践。”
《中国教育报》2025年11月01日 第03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