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红色文化无声润童心

发布时间:2025-11-02 作者:祝红娅 来源:中国教育报

  在幼儿园管理工作中,不少园长都会遇到一个问题,即如何将园所文化无痕地渗透在育人过程中。湖北省军区幼儿园作为一所军队幼儿园,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但我们发现,很多资源较为抽象,幼儿难以理解。如何将其转化为幼儿能理解、接受并喜爱的教育实践,成了我们努力的方向。

  正当我们不知所措时,机会出现了。

  2020年,幼儿园进行环境改造,一时间,大家不知道该如何处理那批刻着五角星的旧木床。年轻教师认为它们占用了宝贵的空间,建议更换为与新环境搭配的新床,而老教师却情绪激动:“这不仅仅是床,更是幼儿园的历史见证啊!”

  翻开泛黄的园史档案,我们发现,20世纪50年代,幼儿园扎根武汉东湖边时,苏式红砖楼里住满了部队全托子女。那时,“红星床”就是幼儿的睡床了,它承载了几代幼儿的记忆,床上的“红星”标志仍然鲜亮、有力量。而且,“红星床”依然坚固、完好。

  对园史的追忆,让大家不再纠结床的去留,而是开始思考:如何让跨越时代的“摇篮精神”,变成幼儿能触摸、能理解的内容?

  很快,大家有了主意:将一部分“红星床”移至活动区,幼儿在“红星床”上有模有样地叠军被,围坐床边听教师讲故事。幼儿还开展了“红星床探秘”活动,他们拿着放大镜仔细观察“红星床”,用画笔画下自己的发现:“红星床有两颗五角星,像解放军一前一后保护我们。”

  更令人感动的是,幼儿开始自发爱护这些老床,轻上轻下,主动整理床铺,还商量着要给床腿穿上“小袜子”。

  “红星床”不仅是家具,更是历史的见证与精神的容器。幼儿园将静态的环境转化为动态的课程资源,使得跨越时代的老物件变成幼儿可以触摸、守护并产生情感联结的伙伴。

  受这件事启发,我们也开始更有意识地利用幼儿园另一项宝贵资源。

  每天清晨7点30分,总有一位满头白发的爷爷,身姿笔挺地站立在园门口,向每一个来园的幼儿庄严地敬上一个军礼。这换来的是声声稚嫩而真诚的问候与模仿的回礼。有时,他会伸出大拇指与幼儿的手指轻轻一碰,还伴随着一句“宝贝你真棒!”这一幕,已持续了20多年。

  爷爷名叫李国发,退休前就在幼儿园工作,他被幼儿称为“敬礼爷爷”。当被问到为何每天坚持给幼儿敬礼时,李国发回答:“为了给孩子们壮胆量、直腰杆,现在年轻人说的‘去起床气’,我这敬礼也能帮上忙呢!”

  为让幼儿深入理解军礼背后的意义,我们围绕“敬礼”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教师组织“敬礼爷爷的故事”主题活动,通过展示李爷爷年轻时的军装照片、观看他日常执勤视频,让幼儿了解这位老兵的光荣经历。通过开展“榜样故事”访谈会,邀请李爷爷与幼儿面对面。幼儿带着疑问采访李爷爷:“爷爷,您为什么要敬礼?敬礼时您在想什么?”在对话中,幼儿逐渐明白,这个军礼不仅是一个动作,更代表李爷爷对祖国、对他们深深的爱。

  我们将这份理解转化为“小小卫兵”的沉浸式体验,创设角色区,幼儿模仿李爷爷敬礼,更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上增设礼仪岗。幼儿轮流担任“国旗班礼仪队员”,在亲身体验站姿、敬礼、问好的过程中,感受着爱与责任的光荣。

  小小的军礼产生了神奇的力量。刚开学时,小班刚入园的几个幼儿脸上还挂着泪,可当看到门口的李爷爷敬起军礼时,竟收住了哭声,试探着举起小手回礼,还喊出了“爷爷早上好”。一个幼儿以前总爱赖床,只要妈妈说“李爷爷在门口等你呢”,她就会一骨碌爬起来。

  今年,贝贝升入了小学,9月3日,教师石敏收到了贝贝爸爸的微信,他动情地说:“石老师,今天学校组织看阅兵,贝贝是全班唯一全程敬礼的孩子!这是咱们园留给孩子的印迹,你们给娃的教育和熏陶真的不一样!”

  从满载历史的“红星床”到一位老兵的军礼,幼儿园的文化育人有温度、有情感。它用时间证明,红色文化的传递不是知识的灌输,而是通过“物态化承载、人格化感染、游戏化浸润”,将爱国、守礼、坚毅、友善的品格,无声地渗透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

  (作者单位:湖北省军区幼儿园)

《中国教育报》2025年11月02日 第02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