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让技术“隐形” 让公平“可听”

发布时间:2025-11-04 作者:周黎 来源:中国教育报

图①图②:第86届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现场,参展观众体验智能教育产品应用。 本版图片均由主办方提供

  “站在教室最后一排,老师的声音依然清晰如初。”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学生这样描述自己的课堂体验。体验的背后并非普通扩音设备的效果,而是得益于江苏多地正在悄然推广的一项新技术——无感扩声系统。

  传统的扩音设备如“小蜜蜂”无线麦克风等设备,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护教师的嗓子,但是存在“前排震耳、后排听不清”的问题,也带来了新隐患,如设备干扰频发以及设备电量焦虑等问题。

  针对现实问题,自2020年起,江苏省教育装备与勤工俭学管理中心依托“教育装备新技术新产品试点应用项目”,多次引进不同厂家的无感扩声系统,在全省中小学广泛试用。无感扩声系统采用固定式吊装麦克风及AI声场处理技术,打破了传统扩声方式的诸多限制。以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为例,校内56间智慧教室均配备了该系统,教师无须佩戴设备,站在教室任意位置讲话,声音即可实现清晰还原并均匀覆盖。这项技术以“听得见却看不见”的方式,有效提升了教学声音环境,也呵护了师生的听力健康。

  “现在一节课上下来,不再觉得嗓子冒烟了。”一位来自苏州某小学的教师表示,过去使用传统扩音设备常常因声音刺耳、设备失灵而心力交瘁,如今轻声讲课也能被后排学生清晰听见。

  不仅教师感到解放,学生也从中受益良多。无锡市某中学学生坦言:“现在无论坐在教室哪个位置,都能清晰听到老师的讲解,再也不担心遗漏重点了。”南通某学生描述:“老师声音清晰,互动更轻松。”经多名学生反馈,稳定的声场环境使课堂专注力与互动率显著提升,教学效率与质量双优化。无感扩声方案不仅优化了教学体验,更成为师生健康的“无感守护者”。

  经过多所试点校的探索,该系统被列入《2024—2025年度江苏省教育装备新技术新产品试点应用推广目录》,实现了规模化应用与快速普及。数智时代,教育智能技术并不总是高调入场,有时“隐形”才是真正的智慧。无感扩声系统不仅提升了声音传播质量,也重塑了课堂氛围,促进了教育公平和学生健康的双重目标。

  (作者系江苏省教育装备与勤工俭学管理中心装备技术科科长)

《中国教育报》2025年11月04日 第04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