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穿衣、穿鞋、吃饭动作慢,忍不住就想代劳,参加培训后我明白了:我们的‘爱’有时反而成了孩子成长的‘绊脚石’。”前不久,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中心幼儿园2302班谢颜朵的家长李娆,在家长学校的学习感悟中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在益阳,越来越多的家长像李娆一样,通过家长学校的系统培训,逐渐掌握了更科学的育儿方式。从城区到乡村,从校园到社区,政府主导建设阵地、课程研发回应需求、服务下沉基层,一套家校社协同育人的良性机制逐渐成形,推动家庭教育从传统的“自发养育”迈向现代的“科学带娃”。
家长学校实现100%覆盖
今年10月下旬,益阳市中心城区示范家长学校第五届家长学员班正式启动,吸引了800余名家长参与。创办5年来,该校累计培训家长学员超过5000人。“我们的全员到课率从首届的74.4%提升至第四届的102.24%。”82岁的退休老干部、该校原校长秦学斌说。
近年来,益阳市以“一核四驱三环”模式,系统推进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建设。“一核”指建强市级家长学校总校——中心城区示范家长学校,它具备课程研发、示范指导、资源整合、师资培育、社会协同、学校研究六大职能;“四驱”即聚焦机制、师资、课程与数字赋能,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学校主体”的协作格局;“三环”是构建“市级总校—区县中心校—校级家长学校”三级网络,推动优质教育资源有序辐射、精准落地。
目前,益阳市家长学校覆盖率已达100%,建成省级示范校34所、市级示范校126所、县级合格学校1158所,形成“中心引领、城乡同步”的发展态势。
益阳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文燕青介绍,全市家长学校统一执行“十有”标准,包括有校牌、有教学场地及相应设施设备、有经费、有教材教案、有管理机构、有教师队伍、有章程、有配套制度、有台账、有激励机制,切实解决了机构虚设、课程零散、师资不足等问题,真正实现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运行”的转变。
动态调整教学内容回应家长需求
“我也曾经感受过你们现在的期待与焦虑。”近日,益阳市教科院教研员、家长学校讲师刘海燕给该市中心城区示范家长学校的高中学生家长们带来了一堂微课。她从培养大格局、养成好习惯、树立好榜样三方面分享了如何陪伴孩子度过高中3年。
秦学斌介绍,为精准对接家长需求,益阳市中心城区家长学校每届骨干家长培训班均开展学习需求问卷调查,并据此动态调整教学内容。资深讲师团队经过近10次研讨与修订,开发出30堂20分钟微课,覆盖中小学及幼儿园,受到学员广泛好评。
益阳市依托教科院等专业机构,研发了覆盖0至18岁全学段的区域标准化课程体系,形成多个精品“课程包”。其中,1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级家长学校优质课,10门课程获评市级精品课。
“我们不仅要教家长‘怎么做’,更要让他们理解‘为什么这样做’。”益阳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负责人易柱清介绍,课程设计注重案例教学与互动体验,力求在共鸣中激发家长的反思与成长。
送教入户打通“最后一公里”
“爷爷奶奶如何读懂孩子的情绪?”今年秋季开学后不久,安化县第一芙蓉学校副校长陈晨作为县家庭教育讲师,走进羊角塘镇,为祖辈家长带来一场专题讲座。在益阳农村地区,许多学生父母外出务工,孩子多由祖辈照料。为此,益阳采取“走下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打通服务家庭的“最后一公里”。
“走下去”,即组织教师、“五老”人员及家庭教育讲师团,以“隔代教育”为重点,深入乡村与社区,开展公益讲座与入户指导。早在2016年,益阳市教育局关工委就成立了家庭教育讲师团。10年来,益阳组织讲师团送课到县到校近200堂,接受家庭教育培训的家长达到25万人次。
“请进来”则通过家长开放日、家长讲堂、亲子互动等形式,吸引家长走进校园。沅江市莲花塘学校开展了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家庭教育工作图片展、家庭教育专题报告、书香家庭颁奖仪式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家长提升家庭教育的意识和能力。该校家长学校被评为“全国示范家长学校”。
益阳市教科院课题组提供的数据显示,益阳市家长教育理念与行为科学率已从5年前的35%提升至87%,学生心理健康筛查优良率持续提升,综合素质发展均衡性达86.3%,家校矛盾投诉率下降72%,学校办学满意度提升至95%以上。
《中国教育报》2025年11月08日 第02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