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关于组织实施数字化赋能教师发展行动的通知》,将“教师发展模式数字转型行动”列为重点任务之一。放眼全球,教师在教育数字化转型浪潮中处于重要位置。他们是课程、学生、技术之间的接口,任何硬件、平台、算法都要通过教师的设计、提问、反馈才能转化为学生的学习体验。许多国家积极推动教师发展模式数字化转型,通过颁布数字化标准、供给数字化资源、开展数字化培训等方式,助力数字时代的教师发展。
教师发展已经融入数字化浪潮
当下,数字技术在为教师赋能、提高教师素养方面,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新加坡教育部与新加坡国立教育学院共建“智能国家教育研究院数字中心”,利用人工智能来诊断教师课堂教学行为。马来西亚“智慧教师培训生态”项目通过5G+VR(虚拟现实)远程模拟教室,把最新教学法同步到偏远地区,供那里的教师学习借鉴。越南和泰国联合建设的“SEA虚拟学习交流”平台,让两国师范生无须跨越国境即可完成线上实习和协同备课,形成低成本、高效率的数字培训范式。韩国的大学已经引入区块链数字徽章系统,致力于构建一个更精细、透明且可信的教师能力认证体系。德国则启动了数字化教学能力中心,为教师提供数字化知识和能力培训,颁发数字化教学微证书。培训内容注重提升教师数字化专业能力、数字化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这些实践表明,教师发展模式数字化转型正从基础设施铺设阶段迈向智能化、协同化、常态化的深度融合阶段。
今年5月东盟秘书处发布的《东盟教师专业发展与流动》报告明确指出,数字技术能够优化教学实践、提升教育信息管理效率。为此,报告倡议通过《东盟教学框架》系统提升东盟地区教师数字能力,确保偏远地区教师也能借助数字平台获得与中心城市教师同质化的持续专业发展。报告还倡导,把教师流动机制和微证书作为政策杠杆,推广“在线+面对面”混合研讨会、同行观摩交流和区域微型认证,拓展教师数字进修路径。
教育变革驱动教师发展模式转型
教师发展模式数字化转型主要受到政策演进、技术变革和教育需求的驱动。
当前,人工智能、增强现实、混合现实等复杂技术不断渗透到课堂中,推动形成数据驱动、人机协同、持续进化的智能教育生态。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以下简称“经合组织”)在今年发布的报告《为教师做好数字教育准备:数字技能与教学方法的持续专业发展》中强调,在日益数字化的学习环境中,教师是发挥教育技术潜力、提升学习成效的关键角色。在智能教育生态的运行逻辑下,教师的数字能力特别是驾驭人工智能的能力,已不再是锦上添花的技能,而是教学工作的基础。为此,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帮助教师将生成式人工智能融入教学设计、课堂互动和反馈环节。英国高校在教师培训中采用虚拟现实和混合现实技术,进行沉浸式教研和课堂观察,通过创建虚拟教室,帮助教师反复磨炼课堂管理和师生互动技能。
国际组织和部分国家通过顶层设计推动教师发展模式数字化转型。主要国际组织形成共识——教师是构建未来教育体系的核心支柱,建议各国将教师数字能力列为优先发展领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教师人工智能能力框架》,经合组织发布《支持课堂数字资源使用的教师政策》等报告,为各国政府系统规划数字时代的教师发展提供了实证依据和政策范例。此外,韩国颁布的《面向智慧教育的教师能力框架》、挪威推行的《教师专业数字能力框架》等,都为教师发展模式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参考依据。
推动形成灵活多元的教师发展模式
教师发展模式数字化转型是一项长期工作,涵盖教师职业成长的各个阶段,包括教师学习、培训、教研、评价等多个方面。不同国家通过不同路径来尝试推进教师发展模式数字化转型。
欧美一些国家通过微认证,重构教师专业能力图谱。相关组织构建了模块化技能库,教师通过提交“差异化教学技术应用”视频证据获取区块链徽章。这一举措通过碎片化学习成果的可视化认证,破解了教师专业发展“学用脱节”的难题。新加坡教育部将电子教学法纳入教师专业发展体系,培养教师利用数字技术设计个性化学习体验的能力。挪威构建了覆盖教师职业发展的全周期支持体系,实现了教师数字素养与学科教学、伦理规范的深度融合,形成全系统转型模式。
英国国家教学学院通过开发融合研究成果的培训项目,积极推动教师数字化专业发展。该机构致力于设计适应性强、灵活多变的培训体系,从系统层面提升教师效能。其中,为职业初期教师设计的课程模块能帮助教师获取前沿教育研究成果和高效教学策略。英国将数字技能融入教师早期职业框架以及国家专业资格培训和评价指标,引导教师向数字化方向发展。英国高等教育机构针对研究生教育证书课程,提供多种线上课程和网络资源。如伦敦大学学院提供数字技能发展在线课程,涵盖数据分析和可视化、多媒体内容创作和编辑等主题。
技术不会取代伟大的教师,技术只有在教师手中才可以带来变革。总体来看,教师发展模式数字化转型并非单纯技术叠加,而是对教师专业发展体系的三重重构。一是目标重构,从技能训练转向数字时代驾驭技术以育人的能力。二是路径重构,打破时空限制和机构主导的模式,构建虚实融合、开放协同的教师成长共同体。三是评价重构,微证书、数字徽章等形态,与区块链和大数据技术融合,记录教师在复杂教学场景中表现出的教学机智和创新能力,将教师能力记录为可追溯、可量化的证据链。教师发展模式数字化转型的真正价值是,引导每位教师都成为数字时代的“燃灯者”——用技术放大教育智慧,以人文温度驾驭数字力量,最终照亮每一个生命的无限可能。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本文系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华东师范大学文理交叉跨学科培育项目[2025ECNU-WLJC005]成果)
《中国教育报》2025年11月13日 第09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