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让蛇口精神根植学子血脉

发布时间:2025-11-17 作者:潘丽瑜 来源:中国教育报

  蛇口,这片镌刻着改革开放印记的土地,既是“春天的故事”序曲奏响地,也是我深耕特区教育的起点。2012年秋,我研究生毕业入职蛇口育才教育集团。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我成了把荣誉和使命挑在双肩的“育才人”。

  作为育才集团综合发展部部长,策划、统筹、组织、协调集团近两万名学生参与活动是我的主要职责,而且要做成员校做不了或做不好的事情,没有现成的经验、教材和模板,一切都要自己从头来。陶行知先生留下的教育理念历久弥新,“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给了我取用不竭的灵感。是的,教书岂止在课堂!

  每当我走过镌刻着“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等标语牌时,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仿佛就在我面前徐徐展开,心中升腾起一个念头:为何不把蛇口的故事变成课程,让孩子们用脚步去读懂这片土地呢?

  2018年,我们联合招商街道、改革开放展览馆、蛇口社区基金会等多家单位举办“走读蛇口廉洁线·小小讲解员”活动。带着学生穿梭蛇口街巷,重走先辈足迹,我心潮澎湃。有学生感言:“摸着石头过河,不仅要有勇气与胆识,更要有智慧与信念……”这让我坚定了将蛇口故事转化为课程的决心。

  2022年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文中提到“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和资源,建设‘大课堂’……”这让我产生共鸣:“开放办学”早已是育才的主旋律,我们的“社会大课堂”一直走在前列。

  育才前身是袁庚提议创办的工业区子弟学校。这位改革先锋当年提出了“要办一流的教育”“学生利益高于一切”。我暗下决心:必须让孩子们铭记这段历史,感恩先辈,才能更好地开创未来。最初,我们推出育才新生“三史教育”(招商史+蛇口史+育才史),每一段历史都有袁庚,但讲座的效果有限,很难让精神真正入脑入心。

  怎么办?我召集学校党团工作骨干,以“致敬袁庚”为主线重新梳理资源,打造“袁庚月”系列活动:清明节前往袁庚雕像缅怀,4月23日(袁庚诞辰)与蛇口“拓荒牛”代表共读传记,开展“一束光进校园”活动传递理想。袁庚的名句“理想像一束光,照亮漫漫前路”已然在育才学子心中生根发芽。

  实践育人难点在资源和机制。我曾顶着“育才推销员”的身份到各个友好单位拜访,在一次次碰壁中学会平衡各方需求,慢慢厘清集团、学校、家庭与资源提供方的权责,形成“四方责任清单”,制定“五阶协同”实施框架:从需求调研、资源匹配,到课程设计、活动组织,再到效果评估,形成完整的闭环。

  如今,“育才合伙人”队伍越来越壮大。每个周末,学生都能前往社会实践基地开展沉浸式主题学习:在邮轮母港提供指引服务,在观颐之家践行爱老敬老,在袁庚书院了解蛇口历史,在蛇口通讯畅想智慧城市,在招商银行学习财商课程,在价值工厂体验活字印刷,在友联船厂感受大国重器,在海上世界传承袁庚精神……近五年,我们与24家知名企业、社会机构合作,开展活动600多场,1万多人次学生受益。城市是校园,天空、海洋、大地是课本,看着学生打开脑洞探索新知,听到社会各界人士的赞誉,所有的奔波都有了意义。

  “触摸到改革开放的澎湃心跳”“活字印刷的灵魂是组合创新”……这些学生感悟见证着实践育人的成效。面对深圳“以万物为教材,把世界作课堂”的教育理念,育才既要践行更要领跑,让“行走的思政课”走得更远、更实。

  (作者系深圳市蛇口育才教育集团综合发展部部长)

《中国教育报》2025年11月17日 第05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