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综合新闻 学前教育 基础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家庭教育 国际教育 民族教育 思想理论 书香校园
首页>检索页>当前

“40年的教育生涯是我这辈子最宝贵的财富”

记七台河市勃利县大四站中心校教师杨跃刚

发布时间:2018-06-19 作者:曹曦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班级特色:会学善用,乐观向上。”在七台河市勃利县大四站中心校教学楼走廊,贴着的“希望之星”板报上,文字描述是这样概括三年级(1)班的。杨跃刚就是这个班的班主任,33个农村娃的大家长。白衬衫、蓝夹克,鼻梁上架着老花镜,瘦弱而斯文,有些像早年私塾里的先生模样。

“还有一年多就要退休了,40年的教育生涯虽说酸甜苦辣,但也是我这辈子最宝贵的财富”。59岁的杨老师更加珍惜在校的剩余时光。“办公室里几乎见不到杨老师,整天泡在班级里、扎在学生堆儿。无论什么样的孩子交到他手里就能变得很像样儿;不论什么工作交到他手上都能干得很漂亮。”校长姜成财这样评价。

一、“我也没做啥特殊的”

“教师的职业不是做给别人看的,我也没做啥特殊的,都是细小、琐碎的平常事儿。”下了课的杨跃刚说。只要提及学生们的事情,不论是名字还是家庭状况,不管过去多久,杨老师总是记得很清晰,乐呵呵地如数家珍。

1978年,高中毕业的杨跃刚正刻苦学习准备着高考,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病让操劳的母亲卧床不起,这个18岁的儿子最终决定放弃梦想、撑起这个家。

“你是咱村读书最多的年青人,既然考不了大学,愿不愿意做一名乡村教师,教咱村里的孩子,圆他们的大学梦?”村支书焦立奎的一番话激起了杨跃刚的热情:“让更多的农村孩子有机会上大学、能成才,这不也是换一种方式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吗?”

就这样机缘巧合,杨跃刚在长青屯当上了一名小学民办教师。“那时,每天村里给我记10个‘工分’,折算成人民币就是两三毛钱。”工资虽然微薄,但杨跃刚却十分喜欢这份工作,像农村老母鸡一样呵护着十几个一年级小学生。村小的条件十分简陋:废弃的马厩改成校舍;地上钉几根木桩、横上木板搭成桌凳。夏季漏风、漏雨,杨跃刚就和泥修补;最难熬的漫长冬季,杨跃刚从家里拿来塑料布钉在窗框上保暖,通烟囱、砌炉子,上山拾木柈子当柴火……一年四季,既要教书、家访,又要当勤杂工、保育员。

“杨老师是个能人,没有不会做的事儿。”老师们说。为了给学校省钱,杨跃刚动手制作各种教具:正方体、圆柱体、圆规,凡是能用得着的教具几乎都是他自己琢磨、手工完成的;为了让孩子们有文体特长,他自己编曲子、编舞蹈、排节目……“不管遇到的事咋难、干的活咋累,一听孩子们的读书声心里就觉得特别亮堂,那是整个屯子里飘着的最美音符。”杨老师的话语很朴素,却让人感觉充满了诗意。

二、“我也撇不下学生”

1997年,杨跃刚通过县里统一考试转为正式教师,月工资100多元,妻子高兴地包了一顿饺子为他庆祝。2006年,经过撤并,杨跃刚来到到大四站镇中心校。虽然教育环境有了很大改善,但对于他来说却变得更辛苦了,因为路远,杨跃刚每天4点钟从家出门,骑着摩托车往返60多里路,其中40多里是坑洼、颠簸的山路。忙完一天的事情,晚上九、十点钟到家是常事。“坐客车吧,晚点到校也没事,安全更重要。”校领导得知情况后,劝他坐早班的客车上下班。

“最早客车发车时间是6点半,到校7点多了,我是班主任,不能让早到的学生坐在班级等我,起点早、贪点晚对我来说也不算啥大事。”就这样,春去秋来,他硬是坚持每天走途,早出晚归了九年,大约骑行了15万多里路。

“用自己的良心去对待每个学生,用自己的责任心去面对每名家长。” 凭着这份质朴的信条,杨跃刚赢得了领导、同事、家长和社会的好评,多次被评为模范班主任、优秀教师、教科研先进工作者,所带的班级也多次被评为优秀班级。

2015年,杨跃刚的孙子上小学,儿子在学校附近买了房,杨老师也跟着住了进去。“离家倒是近了,家里却又成了他的第二课堂。”儿子说,有几个留守儿童,都是老一辈人照顾,作业辅导成了他们的难题,杨老师下班便把这个几个孩子也带回家去,吃饭、照看,还承担起了义务辅导功课的任务。

“我女儿腰部手术后不能久坐,杨老师就花钱买了一把舒适的椅子;去室外卫生间不方便,杨老师就背她上下楼,每天至少要两三次坚持了一个学期;手术期间耽误的课程,杨老师也利用课余时间给补上了。”三年级(1)班学生张含的妈妈非常感激遇见这样的好老师。

“明年学校也不能让杨老师退休,至少得把这届孩子带到小学毕业。”家长会上,比起孩子们的成绩,他们更担心杨老师退休离校的事儿,纷纷请求校长把杨老师留下来。“我也撇不下学生。”家长们越信任杨跃刚越感责任重。

三、“师德也是一种传承”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声情并茂的朗读、动感十足的插画,杨跃刚的语文课《悯农》,让好动的孩子们变得十分安静,听得津津有味。

 “杨老师特别爱琢磨,善于把新颖的方式融入到教学中,思想也很超前,有些想法年轻人都想不到,对教育工作的热情始终一个劲头,就没见他懈怠过,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五年级(1)班的班主任王淑楠说“骨折了还打车来上课、大雪天骑摩托满脸冰霜也不会迟到一分钟……这些看起来都是小事,但常年如一日的坚持真的很难做到,这就是不简单。”王红老师的敬佩之情溢于言表。

 “愉悦、勤奋、求实、创新”这是杨跃刚在一年级接手这个班级时确定的班训。为了激发学生们学习的主动性,杨跃刚用全班同学的名字分成了8个学习小组,这些无声的鞭策成了孩子们互相赶超的动力。运动会第二名、文化艺术节“优秀班级”、体育大课间评比第一名……从一年级开始,班级获得的各种奖状摆满了教室的墙面,记录着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辉煌时刻。

 “杨老师还有个特殊的宝贝,多年来他都把学生的作文、日记留存下来,整理成册,留给下一届孩子们阅读、借鉴。”学校教导主任搬来了几十册、装订整齐的大厚本子。一页作文稿纸写满不到300字,而在右侧的“修改栏”里,杨老师的批语也几乎是满的,多的也有百十来字。

“师德也是一种传承。”杨跃刚至今依然清晰地记得自己初中时候的班主任王立民。他说,那时因为家贫,5块钱的学费每次都要东挪西借,50多岁的王老师总是自掏腰包悄悄帮他交上,还给他买学习用品。“王老师的一言一行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所以自从走上讲台的那一刻起,我也把学生装在了心底。”

2016年是杨跃刚获得荣誉的丰收年:2月,被评为七台河市“强师德、树师风、塑形象”先进个人标兵;4月,被评为市级优秀班主任;5月,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1月,被授予七台河市十大新闻人物……

“非常感恩党和国家的教育政策,对乡村教师的特别关注。荣誉应该多给年轻人,他们更需要鼓励。”杨跃刚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杨跃刚就这样践行着乡村教师的使命。

0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18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