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张春铭)5月11日上午,《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新论》研讨暨新书发布会在清华大学出版社举办,此次会议由清华大学出版社主办,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高中专委员会和搜学网协办。
清华大学出版社社长宗俊峰为新书发布揭幕,与会专家对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培养进行了探讨。
《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新论》(以下简称《新论》)主编郑朝卿介绍,《新论》的研究工作始于2015年1月。根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新论》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努力做到政治性、时代性、创新性、整体性、简明性的统一。 “造就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是党中央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时期时在人才工作上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党的十七大和十八大对此作出了新的丰富和发展;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此又提出了一系列战略新思想、新判断、新举措。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征程中,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就更加突出了。关于创新性,他从8个方面列举出了《新论》取得的研究成果,涉及到这类人才的基本定义,基本性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以及继续教育的地位作用,还延伸到考试机构和体制机制改革,并创新了研究方法,提出了有关政策建议。
该如何看待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教育部学生司原司长王炽昌从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两个角度,提出要辩证看待人才选拔,让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和有教无类,做到点和面的结合。
教育部考试中心原主任赵亮宏认为,我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和国外有相似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我们很重视考试,延伸到高中教育,就在学生培养方面出了一些问题。赵亮宏认为,我们需要结合中国国情,结合实际和社会的接受程度,改革我们的拔尖创新人才选拔方法,但无论怎样改革,都不能脱离公平公正这个原则。
清华大学校史馆、档案馆馆长范宝龙曾多年参与清华大学的招生工作,他认为,虽然拔尖创新人才的概念,在2002年提出,但在教育史上,一直都在探索如何培养这类人才。清华大学当时就因材施教,探索了体育代表队、文工团、科学登山队、政治代表队等多个领域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式。
教育部考试中心科研处原处长、《中国考试》杂志原主编、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高中专委员会学术顾问刘昕提出,考试和教育是有层次的,我们应该深入研究怎么做精英教育。
搜学网执行总裁李南南表示,未来是信息的时代,是科技的时代,更是人才的时代。在“互联网+”的模式下,创新必然对教育的发展起到决定性突破作用。高考改革背景之下,自主招生、高校招录方式的多元化,让更多拥有创新思维的学生的才能得到发挥。新高考措施的出台,使得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有了新的路径。
与会专家认为,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战略决策上来,努力在理论与实践上把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的课题的研究和实践工作推向前进,开创出人才工作新局面,为既定目标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的通知》精神和要求,采...
为深化高中阶段办学体制、人才培养模式等综合改革,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创新型、实用型、...
从90年代末开始,晋中就着手探索中考制度改革。在近20年的实践探索中,形成了一系列特色模式...
高中带动战略内涵为“统领三驾马车,齐推并进;统筹三大系统,协同发力;完善五大体系,保驾...
弹性离校是沈阳市自主创新的一项惠民利民新政。新政直面“家长接孩子难、课后辅导难”这一老...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18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