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取得了辉煌成就,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收效显著,但在一些地方,中小学的课堂生态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
课堂一端连接学生,一端连接着民族未来,教育改革只有进入到课堂的层面,才真正进入了深水区,课堂不变,教育就不变,学生就不变,因此必须进行“课堂革命”。
推动课改,教师必须一切从学生出发,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教师必须坚持教为学服务,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我们必须建立教是为学服务的理念,所有的教必须服从、服务于学,构建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模式。同时,要进一步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融合,借助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当前,教育部正在全面启动自恢复高考以来最系统、最全面的一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推进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克服“一考定终身”的弊端。这表明,国家正在用人才选拔制度改革,撬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即通过新考改撬动新课改,也就是要充分发挥高考的两大功能,即科学选拔人才和科学育人的功能,充分发挥高考宏观调控“指挥棒”的作用。
“课堂革命”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静水深流、春风化雨,更需要健全的体制机制保障。前不久,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强调要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型教学关系。改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变革教学组织形式,创新教学手段,改革学生评价方式……建立健全课后服务制度,鼓励各地各校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家长需求,探索实行弹性离校时间,提供丰富多样的课后服务。如果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则实现“课堂革命”就会有更大希望。
(作者单位系河南省基础教育教研室)
《中国教师报》2017年11月01日第6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的通知》精神和要求,采...
为深化高中阶段办学体制、人才培养模式等综合改革,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创新型、实用型、...
从90年代末开始,晋中就着手探索中考制度改革。在近20年的实践探索中,形成了一系列特色模式...
高中带动战略内涵为“统领三驾马车,齐推并进;统筹三大系统,协同发力;完善五大体系,保驾...
弹性离校是沈阳市自主创新的一项惠民利民新政。新政直面“家长接孩子难、课后辅导难”这一老...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18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