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本:北京市
组合拳“探”出北京路径
新建九年一贯制学校、教育集团化、深度联盟、名校办分校、城乡一体化学校、学区制、一校多址、教育集群……在北京,这些教改新名词已进入寻常百姓家。正是紧紧围绕推进公平、提升质量这条主线,北京市以百姓“实际获得”为检验标准,打出一系列促进基础教育公平、优质、均衡发展的组合拳。
北京市各区因地制宜,以扩大和重组优质教育资源为突破口,绘制出“教育新地图”。他们横向联合发展,大幅度增加优质资源供给总量;纵向打通学段,让九年一贯制成为发展新趋势;实现优质高中校额到校,让家长提前吃上“定心丸”;高校、教科研部门、民办教育机构等多部门支持中小学建设,让更多普通校也有“大礼包”;从学农到社会实践,多渠道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兜“底线”、补“短板”、填“洼地”的同时,一个个教育“高原”正在形成。未来,北京市不仅要继续实施学区制和集团化教育改革,还将快速提升普通学校办学质量,形成首特色,走出“北京路径”。(4月5日 第660期)
样本:山西省太原市
特色发展成就有“度”的小学
当社会对教育的需求从“有学上”转向“上好学”,特色办学就成为区域教育的新追求。在山西省太原市,小学阶段的特色办学有好基础更有新行动。
这场从2014年下半年开启的特色小学建设活动,涉及太原市6区、1市、3县,共认定三批次共166所“太原市特色小学示范校”、15所“太原市特色小学项目校”,数量超过太原市小学总数的35%。
太原市力求在“高度、宽度、深度”上立体推进、均衡发展。以“校魂”为核心,构建学校文化体系。以特色为抓手,彰显办学高度。在特色发展中不受师资、生源、环境局限,坚持师生共进,创造课程开发的更多可能,挖掘办学深度……太原教育正在朝更高、更宽、更深的方向发展。(11月29日 第689期)
样本:内蒙古乌兰察布市
课改再造草原新生态
5年前,一场在市委、市政府引领下开启的乌兰察布市教育“三项改革”拉开大幕。校长队伍改革、教师队伍改革、课堂教学改革“三板斧”直指传统教育的痼疾。
两年前,课改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乌兰察布市真正的“课堂教学改革年”;一年前,市委、市政府和市教育局与各旗县区签订《课堂教学改革责任书》,实现目标考核的导向性变化……
行政推动、典型引领、活动推进……从29所试点学校到全市230所学校全部推进,乌兰察布市课改全面铺开,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眼里有人”的改革基调注定了这是一场激发基层探索活力的改革;解放人、发展人的课改事业,注定成就草原上生态建设的新时代。
乌兰察布正在用课改成就草原孩子的“中国梦”。
(9月20日 第680期)
样本: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
领“创”未来的中原经验
8所实验学校领先创新出成果,中小学教研理念与方式实现转型升级;3年课改坚持“做自己”,成就中原经验。这是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用具有原创价值的课改成绩单,写就的区域教育改革经验。
从学校的单体创新,到区域的集体创新,中原区通过行政推动、典型引路逐步形成了课改校校有责、人人参与的“新常态”;不仅解决了“怎么教”“怎么学”的问题,而且基本解决了“教什么”“学什么”的问题。
“外在硬件环境的跨越,学校内涵发展的跨越,教育品牌培育的跨越”是中原教育发展的“三段论”。“创新是更高层次的学习,也意味着更高品质的教育。”中原区正在课改的道路上呈现出品质教育的新形象。
(11月22日 第688期)
样本: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
“习本”探索的“中国表达”
在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一项被专家称为“本土化、原创性、草根性”的教学实验——“习本课堂”已经不声不响进行了4年多。在改变传统课堂“基因”的同时,它很可能引发一场课堂教学的深度变革。
4年多来,“习本课堂”实验以谨慎、科学的态度“低调”前行。这项改革源自罗湖教育人“课堂教学应该‘以习为本’”的本质追求。从这一主张出发,习本课堂改变传统课堂的教学流程和结构,创造了基于“互联网+”的课堂教学新范式。“代表了一种工业化社会走向信息化社会的教学方式变革”。2016年底,“习本课堂”作为一项教学改革模式被写进了深圳市罗湖区年度政府工作报告。
这是立足当下面向未来的课堂教学改革的“中国表达”。它的原创价值正在获得越来越多人的认可。
(4月12日 第661期)
样本:陕西省柞水县
改革新思维成就教育新经验
山区小县如何成就教育大经验?教育发展的困局如何迅速打破?陕西省柞水县这个地处秦岭南麓的小县城,在打破传统思维、打通思想通道、引入教育智囊、借助课改这条“高速路”上,用短短4年时间实现了“穷县办好教育,小县办大教育”的雄心。
4年探索,柞水县形成了集工作方法、教学方式、管理体系等于一体的教育格局;两任局长引领的改革事业,在有效延续中实现了突破发展;“以自主管理为核心,以高效课堂为抓手”的课改新路子,激发了师生的生命活力;外引资源、内生动力、聚焦课堂、重建文化、综合发力推动了区域教育教学的整体变革,特色逐渐成为学校发展的主题词,自主成为师生共同的话题。
柞水县成功的改革实践,是改变发展思路的结果,是从内到外打通“高速路”的智慧。
(10月18日 第683期)
样本: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
在融合中成就高质量学习
当学习概念不断拓展和延伸,学校教育如何改进才能更大程度实现学习的高质量?当学科统整、项目学习、跨界融合等成为“时尚”,更高品质的学习如何在课程之上建构新路径?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正在重新定义“学习”,他们创设的“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学习氛围,让包河人在生活中学习、在融合中学习,深刻影响着孩子的当下与未来。
新课改10多年来,包河教育人创造了一系列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和课堂教学模式,他们让课堂、课程、阅读以水乳交融的方式在一个区域同步推进,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快乐,教师在教育中实现发展,师生幸福指数不断攀升,教育生态不断优化,也使得包河教育质量长期位居合肥市乃至安徽省前列。
(4月19日 第662期)
样本:江西省弋阳县
“合伙”办出好教育
当“以良好校风影响家风改变民风”成为江西省弋阳县教育发展的核心理念并被广泛传播后,“人民满意的教育,应该是人民参与且认可的教育”这一观点,又成为弋阳教育主政者办教育的核心思想。当下,弋阳这个经济欠发达县正在这种新的教育“发展学”引领下,依靠人民走向真正的“人民满意”。
他们搭建平台、营造氛围,让教师乐学、乐享,乐于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寻找自己的职业幸福感;他们立足本土、强化培训,让城乡教师在专业素养的提升中享受成长;他们明晰责权、借力家长,使家校“合伙人”一起办出好教育;他们关注乡村学校、建好乡村校园,引学生“回流”,让乡村文明更好延续……弋阳县教育的发展真正实现了民众的支持和参与,他们以人民的名义,办人民参与的教育,这是弋阳教育给我们提供的借鉴。
(4月19日 第662期)
样本: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
“学”的研究成就教的高品质
区域教育的持续发展,有赖于科学研究引领与扎实改革实践。2014年,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围绕“理解学生、支持学习、提升学力”三大维度,提出“坚持为促进学习而教”的“新三学”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主题,再次将区域课改引向深入。
他们从理解学生的视角,建构课程与学生的连接;从支持学生的视角,开启课堂教学实践策略的研究;从提升学力的视角,提供精准的学习辅助资源;从提高师能的视角,助推教师提升“教”的能力;从深化研训的视角,围绕研究主题开展“四个一”系列区域主题研训活动……
3年来,玄武区创生出诸多实践智慧,积累了具体的方法、策略及典型案例。这不仅促进了教师真正的转变、成长,也明显改善了学生的学习品质,创新了区域教学研训的模式。这场基于“学”的研究,正在推动真正的学习发生!
(12月13日 第691期)
样本:黑龙江省肇州县
教育成就油田里的新未来
作为黑龙江省大庆市辖的肇州县,油田的发现曾经点燃了这个县城的激情,而今一系列振兴教育的重大举措,正在让这个县城再次焕发热情。
他们重投入,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显性的变化让师生都为之“兴奋”;他们重质量,以教研为核心提升师资水平的举措,以“五个一”工程为重点提升学生素养的举措,不断优化发展;他们重改革,在体制创新、布局调整、机制完善上不断着力,教育环境不断改善……
当地政府用先进的理念指导教育,用全新的思维抓教育,用创新的举措推进教育,从“抓基础、促薄弱、强龙头,构建一主两翼”格局的工作思路,到围绕“学校、教师、学生”三个教育基本点,保民生、提质量、重改革、强管理,推动教育事业健康均衡和谐发展,肇州教育一年一个新台阶,年年都有新跨越。
(1月11日 第650期)
《中国教师报》2017年12月27日第10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的通知》精神和要求,采...
为深化高中阶段办学体制、人才培养模式等综合改革,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创新型、实用型、...
从90年代末开始,晋中就着手探索中考制度改革。在近20年的实践探索中,形成了一系列特色模式...
高中带动战略内涵为“统领三驾马车,齐推并进;统筹三大系统,协同发力;完善五大体系,保驾...
弹性离校是沈阳市自主创新的一项惠民利民新政。新政直面“家长接孩子难、课后辅导难”这一老...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18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