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综合新闻 学前教育 基础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家庭教育 国际教育 民族教育 思想理论 书香校园
首页>检索页>当前

未来教师之师的诗意栖居

发布时间:2017-12-27 作者:孙 影 来源:中国教师报

教师,做了十几年了,如何让日子如叶子一样黄了又绿,着实是一种挑战。2017年初,决定在“书”中诗意栖居,即读书、写书、教书。

生命有限,阅读经典是最简洁高效的道路。

2017年,共读了30多本书。上半年,为成为一个真正的中国人而读书。人,不只是社会人,更是文化人,文化乃终其一生我们都无法脱掉的颜色。于是,重读四大名著,重读经典四书,重读茅盾文学奖。这些书几乎都是第二遍第三遍阅读,因为不值得读第二遍的书,第一遍也不要翻起。

上半年一脚踏入了中国文化的深层,下半年一脚探进了西方文化和印度文明的表层。“两脚踏中西文化,一心读宇宙文章”一直是心的夙愿,脚的行动。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黑塞的《荒原狼》《悉达多》,泰戈尔的《吉檀迦利》,克里希那穆提的《生命之书》和《教育就是解放意义》,都给人以清明的目光,真正的智慧和行动的勇气。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带领大学生在“大学生读书会”共读经典。2017年,师生共读的领域涉及国学、心理学、文学,具体书目有:《羊脂球》《热爱生命》《野性的呼唤》、《小公务员之死》《套中人》《白鹿原》《书读完了》《大学》《少有人走的路》和《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就这样,我们一起穿越经典,平等对话,从“读书会前阅读提问——读书会中自由讨论——读书会后书写凝练”,我们践行着“自由其思想,独立其精神”的宗旨。看着学生的文章一篇又一篇在简书首页上飘红,我心畅然,颇有孟子“得天下英才而育之”的快慰!

做一名纯粹的大学教师是我的选择,教育是我最后选择的栖居地,青年大学生是我选择的伴侣,经典书籍是我们的共同密码。愿在读书中与青年共成长,愿为青年读书习惯的形成助力推燃,愿为青年的精神底蕴打一抹亮色。由此,我也就走成了永远的青年!

美国留学时,最羡慕的就是我的老师手里拿着一本自己写的书上课。一个教师是要写书的,于2017年1月1日我开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至今写了65篇文章,共20万字。

从一开始的洋洋洒洒一日5000字到后来一点一点“挤牙膏”,写作不如想象中那么有趣。写作是孤寂的,但正是在写作中,我扩大了世界,认清了自己,安顿了自己不断奔突的灵魂。在写作中,开始与自己对话,不断探索自我,审视内心,更明晰自己要前行的路。

阅读能丰盈人的精神,写作则能创造人的灵魂。阅读是“六经注我”的过程,写作则是“我注六经”的过程。从阅读的被动输入到写作的主动输出,这样的倒流非常不易,但也有意义。只有“六经注我”,才能真正地“我注六经”;只有达至“我注六经”的终点,“六经注我”才有了落脚点,我才得以成长。

教师给人的印象是总教一门课,之后重复几十年,的确有人如此。为了挑战自己,今年教了两门新课,一门是研究生的《跨文化交际》,一门是大一的英语分析性阅读。

两门课,各有得失。不过,让我感到欣慰的是,教学中,我渐渐把教师教的活动都改成了学生学的活动,课堂以学生输出性活动为主,让学生的身体和头脑都动起来。我则如一个导演,创建活动,鼓动大家参与进来,并在对话中学会倾听,让学习发生,生成一个高效的课堂。

2017年,勇敢地一个人开始去旅行。天地阅览室,万物皆是书卷。用眼观世界的美丽,用心去读自然、宇宙和人生这部大书,并将这美好带到课堂中去。

于此,我实现了2017年初的诺言,诗意栖居!

(作者单位系长春师范大学)

《中国教师报》2017年12月27日第9版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18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