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综合新闻 学前教育 基础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家庭教育 国际教育 民族教育 思想理论 书香校园
首页>检索页>当前

让研学有高度更有温度

发布时间:2018-01-03 作者:王 烨 来源:中国教师报

发展点:开发综合性研学基地 调整课程探究性问题设计 学生全过程参与课题研究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

研学课程就是这样的课程,既不是单纯地旅游,也不是单纯地学习,学习内容贯穿于学习和参观游览之中,介于游与学之间,同时又融合了学与游的内容。通过研学课程,学生在不同环境探访、观察,进而学习和理解不同地区的文化、历史、传统;通过实地考察或调查,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意识。

2018年是我们探索研学课程的第三年,此前的实践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经验,也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在未来的研学课程设计中,我们力争开发更多、更好的研学基地供学生选择。研学基地的选择依据以下3个标准:

一是,学习任务与研学地点相结合。课程标准统领全局,论述了课程学习的总目标,并在“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确定了明确的目标。在日常教学中,无论教师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都应该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新的一年,我要力争在研读课程标准的基础上,选择资源丰富、与学生学习密切相关的基地,让研学课程发挥最大的功能。

二是,爱国主义教育与研学地点相结合。爱国主义教育是教学的一个重点,几乎每个学科都会涉及相关内容。在研学过程中,我会将爱国主义教育延续下去,同时选择能够体现中华民族文明的教育基地。

三是,多学科综合学习与研学地点相结合。各学科知识之间存在紧密联系,特别是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要打破学科界限,关注学科间的融通。就历史学科而言,我希望运用相邻学科的知识、方法,扩大学生最近发展区,实现学科之间的相互促进。因此,在研学地点的选择上,我倾向综合性强的地点,以便实现多学科之间相互融合,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除了选好研学基地外,我还要对研学课程的探究性问题设计进行调整。

一方面,让研学课题更具探究性。以前的研学课题仅仅关注研学后学生的个人感受,不具有探究性。接下来,我将增加两种探究性问题的数量,一是增加边游边学问题,也就是一边研学一边解答问题,这是浅层次的问题。二是关注深度探究性问题,在研学过程中围绕一个课题进行学习,学生回校后形成报告,作为终结性评价成绩。我的设计是每一个研学地点都承载一个具体课题。

另一方面,让学生全程参与课题研究。以前我们的课题研究是在研学过程中完成。新的一年,研学开始前,学生首先要在教师提供的探究性问题中选择适合自己的课题,也可以自己提出问题,再填写规划书,由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课题研究;研学过程中,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题目深入研究,可以询问研学基地工作人员,也可以询问带队教师;研学结束后,学生将研学结果形成文字或课件并进行汇报。这样的研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参与到研学的每个环节,学习更深入。同时,学生在研学过程中提出的有意义、有探究价值的问题也被搜集起来,充实接下来的研学课题。

2018年将是我对研学课程深入探索的一年。这一年,希望通过为学生提供有意义的自然、文化、探索类研学课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增进学生对不同区域自然环境、文化的了解、认识和尊重,也使学生能更好地认识和传承民族文化与历史传统,让研学课程有高度更有温度。

(作者单位系北京十一学校)

《中国教师报》2018年01月03日第7版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18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