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综合新闻 学前教育 基础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家庭教育 国际教育 民族教育 思想理论 书香校园
首页>检索页>当前

我的2018

发布时间:2018-01-03 作者:任 勇 来源:中国教师报

2018年,我正好60岁。职业生涯进入倒计时,人生新的起点也将到来。

新的一年,我依然保持“白天走、干、讲,晚上读、写、想”的习惯。“走”,走上去争取各方支持教育,走出去看外面的教育世界,走下去步入教育变革的现场;“干”,就是行动起来,有想法就要适时践行,“坐而言不如起而行”,在行动中检验自己的教育思想;“讲”,讲真话,讲实话,讲言简意赅的话,讲给人启迪的话,讲出真情,讲出风格,讲出教育本真;“读”,悉心读书,熟读教育书,深读数学专业书,广读人文书,在读中涵养心性,在读中启迪心智,在读中升华心境;“写”,把自己的思考和探索写下来,把自己的教育发现和教育经验写下来,勤于笔耕,写作不止,动力永存;“想”,就是思考,要善思,要深思,要新思,深夜独处,静坐观心,放飞思想之翼。

2018年我力争出版两本书,这是对自己的鞭策,也是表达对教育的热爱。

一本是《名师成长的新境界》,之所以要写这样一本书,是因为我发现有相当一批骨干教师,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出现了“高原现象”,不知“远方和诗”在哪里,找不到前行的路径,我就试着想给他们指向一个“可以让自己伟大的地方”,帮助他们在通往未来的道路上行走。“杰出人物是那些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人”,骨干教师还要什么?我以为,还要步入新境。

比如,师者素养就要从“德能并重”到“升华智魂”。时代呼唤“德能并重”的教师,当更高层次的课程重构要有智慧、文化、生命的含量时,智慧之师才能更好地践行课改。而师之魂,就是教师的综合素养。

又如,学科气场就要从“教学有方”到“教有主张”。基于教师自身的个性特质,提炼自己的教学主张,进而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思想,成长为富有个性的教学名师,这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

再如,生长阶梯就要从“为学有道”到“思研行著”。教师仅仅学习是不够的,还要在学的基础上,走向思、研、行、著的境界。我学故我知,我思故我在,我研故我智,我行故我实,我著故我远。“写”下教育发现、教育成果就能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另一本是《数学教育的辩证之道》,凡事宜辩证,数学教育也不例外。“辩证之道”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哲学思想,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即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度”, 既不能“不足”也不能“过分”,切不可走极端,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类比到数学教育,在许多方面的把握上也有一个“度”的问题,都有既不能“不足”也不能“过分”的情况。我以为,数学教育把握好“度”才好,这也许就是数学教育的辩证之道。

教育之“度”,就是教育行为的恰如其分。数学教师只有在教育教学中做到心中有“度”,行在“度”中,才可能使自己的教育是合理的、有效的、最优的。教育之道,在于“度”术。

要写好这两本书,不是很不容易。虽曰难能,心向往之,期盼“行必能至”。

退休之后,我想再圆办学梦,像广东省深圳明德实验学校程红兵校长那样“为一所理想学校而来”,办一所“学校境界高远、教师积极进取、学生全而有特、家长责任担当”的实验性、示范性、现代化的品牌学校。

学校发展的整体框架我做了构想。让文化润泽生命,让教师智慧成长,让学生灵性生长是核心理念。把“全面发展,各造其极”作为校训。希望“光芒,不止一面;登峰,各有路径”成为学校的流行语。

办这样一所学校就是想为每位教师铺就发展平台,让教师认识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就是想让学生健康阳光,乐学善学,活而有序;就是想让家长言教、身教、境教;就是想建构“整合各类资源,校本调适创生”的课程体系;就是想营创“以创新点燃智慧火花,让课堂流淌生命诗意”的课堂文化;就是想建一所具有“自然之境,人文之境,运动之境”的校园。

如果说,“书”是写在纸张上的“诗篇”,那么“办一所理想的学校”就是写在大地上的“诗篇”。

新的一年对我来说,既是我从教39年的一个节点,更是新的探索的开始。曾看到这样一则广告词“没有人,生而强大;唯勇者,拥有未来”。细读下来,也像是对我以及个人经历的缩写。

时序交替,勇者常为新,新的追梦开始了。

(作者系福建省厦门市教育局巡视员)

《中国教师报》2018年01月03日第15版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18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