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综合新闻 学前教育 基础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家庭教育 国际教育 民族教育 思想理论 书香校园
首页>检索页>当前

近3年时间,从全县倒数第一,跃升到全县前几名。对李学宽和河南省伊川县实验中学东校区来说,他们用一场不可思议的

信任的奇迹

发布时间:2018-02-28 作者:本报记者 白宏太 来源:中国教师报

李学宽没想到,一场现场会,“意外”地让他和学校在当地出了名。

去年10月,县里在他任校长的伊川实验中学东校区召开现场会,全县从小学到高中,呼啦啦一下子涌进来四五百名校领导。

“震惊”,是许多人观摩后留下的鲜明印象。因为大家都知道,3年前,就在李学宽刚到这里当校长时,学校综合排名在全县倒数第一,一位校领导曾被勒令在县教育局做检讨。

可是不到3年时间,这里仿佛变成了另外一所学校。现场会后,许多周边县市的学校也络绎不绝地来取经。

这一切让李学宽有点蒙。当记者告诉他,他的学校就像日本学者佐藤学描述的那样,正经历一场“从教室出发的改革”。他咧开嘴一笑:“咦,我哪有那么大本事,你这么说是为让我开心吧。”

而与他的低调相比,观摩者却不吝赞美,他们激动地说,“简直是一个奇迹”,“你们为一大批同类学校找到了出路”。

“被逼出来”的天天成长课

的确,对李学宽和伊川实验中学东校区来说,这似乎是一场不可思议的“逆生长”。

在当地,56岁的李学宽是年纪最大的校长,本该退居二线,安享清闲。为此,当初被调到这里当校长,他曾向县教育局领导“抱怨”:“你到底是提拔我,还是贬我哩?”

综合排名在全县44所初中里“稳居”倒数第一,还不足以说明这所学校的惨淡景象。副校长高玉阳的一句话更有说服力:“这么说吧,以前我管政教,学校曾一天出过7起打架事件,因为事态严重,被迫成立7个工作组去处理。”

“3年前,听说要到这里读初中,我都气哭了。”九年级学生南思琦说道。

也难怪,3年前的实验中学东校区,招收的是全县末流的生源,学生逃课、打架、偷盗成风,老师批评一句,学生当时就敢拍桌子。

“这可咋弄哩?”李学宽起初挺犯愁。尽管领导私下安慰说,不求学校出成绩,只要稳住别出事就行。但干了一辈子教育的李学宽觉得,这样对不住良心。他带着几位校领导四处“取经”,也没找到好办法,最后他横下一条心:“局长,你必须同意我改革,否则就别让我当这个校长了。”

怎么改呢?最初的动机很简单,学生们不爱上课,撵都撵不进教室,李学宽就说:“既然学不进去,就给他们放电影,起码让他们在教室里坐得住。”学校每天拿出一节课放电影,学生看得津津有味。

虽然看似是一个“歪点子”,但效果立竿见影,上课睡觉的少了,打架、逃课的也少了。

可老师们有意见了:“校长,咱是倒数第一,加班加点还赶不及呢,每天少上一节课咋行啊?”李学宽反问道:“每天一节课不落,弄了个全县倒数第一,少上一节课,难不成还全省倒数第一了?我都不怕,你怕啥?”老师们呵呵一乐,不说话了。

一段时间后,眼看学生稳住了,李学宽又提出新要求:“咱不能光图让学生傻乐,要让他们看点有教育意义的电影。”于是,老师们开始有目的地剪辑了不同的电影片段,感恩的、励志的、爱国的……

再后来,李学宽继续“加码”:“学生看了以后有啥感受,还得让他们说一说、写一写。”

就这样,最初的电影课逐渐演变成一种有目的、有主题、有组织的教育行为,形式也慢慢固化下来。每天正式上课前,拿出15分钟时间,学生先看短视频,然后讨论、发言、总结。

“对这样一节课,我们想了许多名字,电影课?励志课?最后决定叫‘天天成长课’。”李学宽笑道,“仅仅过了一个学期,学生立马变得不一样了。”

被重新“发现”的学生

学生们到底有什么变化?这样一个细节,教师杨巧娟记忆犹新。

两年前,杨巧娟教初一,第一学期结束,她去市里听课:“我正听课,突然接到校长电话,让我赶快回来,说是局领导要见我。”赶回学校才得知,因为期末考试成绩优异,县教育局领导非常惊讶,特地找她座谈。“那次初一语文在全县排第五名。要知道,过去我们的成绩一直是倒数后两名,想得倒数第三都难。”

这样一所学校突然考出好成绩,大家都不敢相信。这里面有水分吗?第二次统考,县教育局专门加强监考。第三次,干脆把实验中学东校区的考卷调走批阅。

“但就从那时候起,我们的成绩综合排名在全县基本上没有掉出过前五名。”高玉阳说。

当然,教学成绩仅仅是一个方面,还不能完全反映出更多内在的变化。

清晨,记者走进实验中学东校区,学生们正清扫校园、擦拭栏杆,整个校园显得整洁有序。迎面走过的学生,都点头问好。

“3年来,我们的生源基础没有太大改变,但学生们变得快乐、自信,习惯好,会表达,爱学习。”高玉阳说。

早晨8点开始,是天天成长课时间。走进九(1)班教室,学生们正高举右拳,用洪亮的声音庄严宣誓:“我以青春的名义宣誓……”

这一节天天成长课的主题是“感恩”,伴着《时间都去哪儿了》的歌声,一段5分钟的沙画视频生动再现了孩子在父母呵护下成长的过程。看完视频,学生们展开讨论,在小主持人组织下纷纷发言,时而大笑,时而沉思,时而流泪。最后,老师进行总结,引导大家珍惜父母的爱,用成长回报父母。

“第一次被老师叫上台当主持人,我忍不住笑场,话也说不利落。现在即使有许多人来听课,我也一点不怯场。”这节课的小主持人孙曼琳说。

像孙曼琳一样,最初上天天成长课,学生们很不适应。这些过去很少被关注的学生,站起来一说话就脸红,讲得语无伦次,磕磕巴巴。

对于天天成长课,九(1)班班主任武延辉也曾有意见,“额外要花费许多时间和精力找视频资料,还要备课”。

尽管如此,李学宽总是鼓励老师们,一定要坚持。“我们的理念就是,‘每天进步一点点,每天成长一点点,做最好的自己’。”他说。

就像李学宽说的这样,学生身上的变化虽缓慢而些微,却一点点显现。

“到后来,不用老师怎么操心,只要把主题给学生,他们自己就能组织和主持。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也越来越放手,越来越轻松。”武延辉说。

“超神”是怎样炼成的

短短两三年时间,学校有这么大变化,别说外人不相信,就是教师们自己也不敢想象。

实验中学东校区原来叫北街中学,老百姓流传一句话:“要想歇,上北街。”“意思是说,教师到了这里别想干事,就准备养老了。”李学宽解释说。

多年来,学校教师结构老化,平均年龄46.8岁,再摊上一批调皮捣蛋的学生,难怪大家没干劲。

“过去,我精心准备的课,讲得感觉也不错,学生就是不爱听,上课睡倒一大片。看着都让人来气,还不敢批评。”数学教师赵聪晓委屈地说。

问题出在哪儿了?在李学宽看来,教师首先要改变自己。“不管学生成绩多差都不能歧视,不能把他们当成坏孩子,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从天天成长课开始,他引导教师用赏识的眼光看孩子,信任他们,敢于放手。

对于这样的变化,学校德育主任袁永政感触颇深:“过去,我们的德育工作更多是在下游‘抗洪救灾’,现在变成了在上游‘植树造林’。”

不仅如此,李学宽还提出,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中都重视育人,把每一堂课都变成“天天成长课”。

打好了育人基础,学校开始推行课改,课堂教学中实行“师友制”。教师按学习成绩好坏、脾气秉性将学生两两结对,成绩好的学生做师傅、成绩差的学生是徒弟。课堂上生帮生、兵教兵,学习评价采取“捆绑制”。

“帮助徒弟解决问题的过程,对我也是巩固和提高,能帮助我更透彻地理解知识。看到徒弟进步了,自己也觉得自豪。”九(5)班学生梁雪莹说。

自从实行了师友制,老师们在课堂上也学会了放手,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教学中尽量少讲多练。

“过去我讲得很卖劲,学生却不爱听。现在我们给了学生更多展示机会,让学生动起来,许多学生比我讲得好。”赵聪晓兴奋地说。

作为校长,李学宽也是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教师,每次开会都要给老师们鼓劲、减压。他说:“能把咱们学校的学生教好,不是一般人能办得到的,非得有神的本事,甚至得是‘超神’。”

老师们乐得哈哈大笑,以后都叫李学宽“超神”。再后来家长们都知道了,这所学校的教师都是“超神”。

有着20多年教龄的曹利云,这两年主动要求担任两个班班主任。“听了李校长的话,感觉特别激动,我就是想挑战一下自己。”曹利云说。去年秋天,她被查出甲状腺有问题,要做手术。为了不耽误学生,她推迟了手术,术后才歇了一周多就赶着回来上班。

教师们的敬业让李学宽十分感动。一辈子没给自己争过荣誉的他,总是尽力为教师们争取荣誉。去年,曹利云先后被评为伊川县“最美教师”、洛阳市优秀班主任。

“救火校长”的“土办法”

干了30多年教育的李学宽,在当地是出了名的“救火校长”。

“这些年李校长走过不少乡镇,去的都是差学校,但上任后时间不长总能让学校有起色。”高玉阳钦佩地说。

此话不假,最让大家觉得不可思议的是,李学宽每到一所差学校,总是不急着抓教学、抓成绩,而是从一些看似不起眼之处着手,但往往收到奇效。

多年前,他被任命为江左镇中心校校长,掌管着全乡镇几十所中小学,大部分是薄弱校,学生天天打架闹事。

面对这种状况,李学宽就把不爱学习的学生集中起来,办起了校园广播站。学生们把最想说的话写出来,择优在广播站播出。谁的稿子被选播,学校就奖励大红花。这些不爱学习的学生,越干越起劲。为了写好广播稿,主动开始看书、查资料。慢慢地,学生们变得文明了、爱学习了,全乡镇教学质量也大幅度提升。

再后来,李学宽被调到白沙镇做中心校校长,同样是一个教育薄弱乡镇。李学宽上任后,用一个多月时间把所有学校走了一遍,然后开始进行环境治理。给老师们配备专门的办公室,换了新办公桌,装上电扇、窗帘。校园环境焕然一新,老师和学生看着都觉得舒心,工作和学习劲头也不一样了。这样的显著变化,县教育局领导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当即决定在这里召开全县校园环境治理现场会。这下师生们的干劲更足了。

在实验中学东校区,面对一堆问题,李学宽仍不急不躁,从细节入手。

记得上任第一天,李学宽召集教师开会,亲自给大家倒水喝,老师们慌忙摆手:“校长,您别倒,我们不渴。”

李学宽很奇怪,仔细询问,老师们不好意思地说,学校的厕所因为排污不畅,再加上学生不文明,随地便溺,简直下不去脚。为此,老师们宁可上班时间忍着不喝水,回家再上厕所。

面对这样的尴尬现状,李学宽当校长的第一件事,就是与周边单位协调,对学校厕所进行了改造和重建。

这似乎不是什么大事,但因为这一做法为教师们解决了“燃眉之急”,对李学宽无比感激。同时,大家心情舒畅了,带来了积极的连锁反应。

为什么总是有出人意料之举?李学宽说,当校长的一定不能有功利心,要把老师和学生装在心里,真正替他们着想。

去年,县教育局请李学宽给全县的校长介绍经验,他推辞不过,于是脱稿做了一番推心置腹的演讲。他呼吁在座的同行,当一天校长就要尽到一天的责任,对下一代负责,把教育办好。

这些话好像又大又空,有些人并不相信,但李学宽是真信,且真践行。

3年来,在实验中学东校区,他和老师们一直关起门来,不声不响地做着自己的事。“不要刚做一点事,就急着给人看,让人家说咱是作秀。”他告诫老师们。

直到上学期开现场会,许多人才大吃一惊:“我的天啊,老李,你们干了这么一件大事。”

但在李学宽看来,一切仅仅是开始。他常说:“教育就像种花,不能天天使劲浇水,必须细水长流,学会等待,有一天它自然会开出好看的花。”

《中国教师报》2018年02月28日第12版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18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