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综合新闻 学前教育 基础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家庭教育 国际教育 民族教育 思想理论 书香校园
首页>检索页>当前

把培训做到教师“心坎上”

发布时间:2018-03-07 作者:姜野军 来源:中国教师报

教育发展,首在教师。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2018年1月31日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要求:“开展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促进教师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贯彻落实《意见》精神,结合湖南省株洲市教师培训工作实际,株洲市教师培训中心坚持“做高水平、高质量,有文化、有尊严的教师培训”理念,把培训做到教师的“心坎上”。

2018年是株洲市实施教师素养提升“十百千万”工程的质量建设年。我们围绕“十百千万”工程这条主线,以创新促进发展,以改革加强管理,以规范提升质量,努力打造全市教师素养提升“十百千万”工程升级版。

一是创造优质的教师培训供给。教师培训致力于教师专业发展,培训能否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可与欢迎,培训课程的设计、课程实施水平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性、过程性与长期性的特点,我们结合教育教学一线实际,优选培训内容,创新培训实施,让培训为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学水平赋能。

实施“教师发展·课堂教学素养提升”专项行动,打造优质教师培训供给的示范项目。我们从市特级教师工作站、市教师教育学术专家委员会、“四名两基地”(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名教研员;义务教育阶段学科培训基地、高中学科基地)选聘教学专家组成专家团队,与有教师培训需求的高中、初中和小学进行结对帮扶,以专家听评课为引导,以磨课为中心任务,以课堂为主要载体,全年至少组织实施6个批次以定期(每个培训周期三个月)、定科(学校提出培训学科及培训内容需求)、定人(学校明确培训对象及培训目标)为主要内容的培训项目。我们深入学校、深入课堂、深入教师,开展课堂诊断、教学示范与专业发展指导,让教师在实践中锤炼教学技能,提升教学素养,提高教学质量。

二是努力把株洲教师教育网络学院做成教师全员培训品牌。按照现行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管理政策要求,株洲全市有4.2万余名教师,需要近300万个学时/年的培训供给,而全市现有的师训资源难以满足这么庞大的需求。因此,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师培训,就成为面向全体教师、缓解供学矛盾、提高教师培训效益的有效途径。

在总结株洲教师教育网络学院试运营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株洲教师教育网络学院平台,理顺市直单位及县(市)区11所分院管理,开通教师实名终身学习账号,满足“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教师个性化、碎片化、自主化学习需求。突出全员“课程超市”自主选学、随时随地多端学习、终身会员多重激励等,开展“优课我来学,优课我来评”活动,在转变教师培训方式,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师培训有机融合。把优质课堂教学资源建设与株洲教师教育网络学院推广应用结合起来,完成2018年2000节优质课堂教学资源建设任务,实现株洲教师自建资源累计5000节,为2020年建设10000节优质课堂教学资源打好基础。

三是把提升乡村教师专业素质作为教师培训的重点。株洲全市现有乡村初中和小学(含教学点)650所,12000余名教师。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形势下,乡村学校何为?乡村教师何为?提高办学水平,振兴乡村教育,学校是主体,教师是关键。

继续加大教师培训资源向乡村学校和乡村教师的投放力度,其具体做法是:面向县、乡及薄弱学校新建11个市级特级教师工作站,在教育教学改革、教育质量建设、教师专业发展和教育科学研究等工作中发挥特级教师工作站的示范引领作用;建立4个面向乡村小学、初中的示范性名优特教师工作坊,着力于乡村学校薄弱学科教师培训,让乡村教师有更多的成长平台和发展机会;“四名两基地”新增第三批义务教育、学前教育优秀骨干教师培训对象500名,实施“学教研训一体化”,以读促训、以赛促训、以研促训,发挥骨干教师在培训中的辐射作用;“送培到县”项目培训教师600名,遴选其中60名参训教师开展后续培训,组织名优特教师做好跟踪指导;实施乡村教师赴城区学校跟岗实践专项研修项目,遴选乡村学校学科骨干教师50名,开展集中学习、跟岗实践、校本研修、交流展示、总结提升等系列培训活动,引导城乡教师、城乡学校建立持久互助合作机制,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着眼于教师“人的发展”,教师培训与学校建设、课堂教学以及教师需求衔接起来,少点行政指令,多点专业引领,克服“活动化”倾向,提高专业“含金量”,“真实”的教师培训必然“真实”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作者系湖南省株洲市教师培训中心主任)

《中国教师报》2018年03月07日第15版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18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