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综合新闻 学前教育 基础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家庭教育 国际教育 民族教育 思想理论 书香校园
首页>检索页>当前

诗词教学有其“专业门槛”,教师应该在掌握诗词常识和规则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辽宁省辽阳市第一高中教师韩宗敏尤其看重诗词创作的内容、目标、步骤等元素,力求将诗词课堂打造得丰盈细腻。

学诗不可太急切

发布时间:2018-03-07 作者:韩宗敏 来源:中国教师报

袁枚在《随园诗话》里说:“有妇人女子、村氓浅学,偶有一二句,虽李、杜复生,必为低首者。”人生自有诗意,内心的一点灵犀、一缕情丝便是诗意的萌芽。对于正处在敏感期的学生而言,诗词创作会让他们的精神世界更加丰盈。由于诗词需要一定的“专业门槛”,教师的引导就显得非常重要,一定要明确诗词创作的内容、目标、步骤,才能让教学有条不紊地展开,让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

在平淡的生活里发现诗

对于学生而言,诗词应该写什么内容?这应该是一个具备合理性、全面性、延续性的整体规划。我在诗词教学中,给学生设计了以下几部分内容:自然篇——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人情篇——人情练达即文章;生活篇——生活即艺术;思考篇——我思故我在。

“自然篇”侧重对山川草木、虫鱼鸟兽的观察和感发;“人情篇”侧重对亲情、爱情、友情、师生情、同学情等情感的抒发和感慨;“生活篇”侧重描摹自己的生活状况和感受;“思考篇”侧重表达自己对人和事的看法。

这些专题之中,“自然篇”最为重要。自然是诗歌的源头活水,善于体物、善于达情,写诗就成功了一半。对于诗词而言,写景咏物是基础,与自然不隔方是真境。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观察自然,观察物候的变化,从自然随笔开始写起,这些随笔可能就会在某种触发下升华为诗。“物色之动,心亦摇焉”,春天的第一朵花开,夏日的第一声蝉鸣,秋天的第一片叶落,冬天的第一场雪飞,在敏于观察的人眼里,都会有不同寻常的意义。

袁枚说“诗境最宽”,不仅人人都可以写诗,事事也都可以入诗。杜甫既写过“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的大境,也写过“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的小境;既写过“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的骏马,也写过“翅开遭宿雨,力小困沧波”的小鹅。李白有庐山、天姥的壮游,也有“床前明月光”的常人之思。学生写诗也不妨从身边人、身边事入手,正如朱自清所言,“在平淡的日常生活里发现诗”。

《随园诗话》的论诗要诀

诗词创作的目标有哪些?我引用袁枚在《随园诗话》中的一些论诗文字,总结出求真、求活、求新、求曲、求畅等方面。

求真——“贴切此人此事,方是佳境”。诗写眼前景、身边事、意中人,写出自己的真实处境和真实情感方能动人。学生魏世一的《班主任突然进教室》有极强的现场感、代入感,让读者会心一笑:“初春怠惰气沉绵,骤自门开抖擞添。窗外本栖初至鸟,呢喃不敢举头看。”其实,好的作品不外乎“恳切”与“贴切”二词——“恳切”是从自己内心出发,“贴切”指切合人或事;“恳切”是创作的态度,“贴切”是需要练就的能力。

求活——“诗如人之眸子,一道灵光”。写诗有“诗眼”之说,一字能活,满篇生色。学生刘奕彤有一首《北国之春》:“北国春意晚,万物怯春寒。云送归雁至,风将春信传。桃花约绽放,新柳欲寒暄。缕缕幽香远,妆成四月天。”这首诗中的“怯”“约”“欲”几个字就是诗眼。春天是富有活力的,没有活力的语言怎么能表现出春的勃勃生机?对于诗词而言,与其大而空,不如小而活。

求新——“自是黄莺当百啭,天真犹是一家言”。写诗应追求一家之言,不作空泛之语。学生戴扬阳有一首《西江月·春行》:“助兴雨收尘幕,随行风舞云裳,不妨年少醉流光,意在重重翠嶂。柳卧枝拂春水,桃浓花掩回廊。此间小驻恰相望,欲摄白鸥影像。”黄莺百啭,雏凤声清,青年人学诗正当如此。朱光潜先生说:“熟路抵抗力最低引诱性最大,一人走过人人就都跟着走,越走就越平滑俗滥。”写诗应该忌熟忌俗、求新求变,也要知道新意不是凭空产生,而是精思细作、刻苦磨砺而来的。当然,古典诗词有其特定的韵味,一味求新也容易陷入油滑,初学者要慢慢学会把握其中的尺度。

求曲——“凡作人贵直,作诗文贵曲”。写诗要善于寻找、把握意象,避免直白或叫嚣,艾青说“写诗的人常常为表达一个观念而寻找形象”,这句话无论新诗旧诗都适用。对于落笔缺乏韵致的现象,我常用学生高文天的诗作《星空》举例,引导他们学习其中深婉细致之处:“独立疏窗下,遥星望愈多。光年空叹远,触手隔银河。”

求畅——“文章得之虽苦,出之须甘”。写诗立意可求精深,出语不妨平易。深入浅出,才能使人乐于接受。《林黛玉进贾府》一课结束后,学生李佳奇的《西江月·宝黛初见》写道:“弱女自怜孤苦,华堂唯恐失颜。小心见过众人还,尚有一人未见。总谓癫疯惫懒,谁知俊俏天然。木石风露已缠绵,再续今生恩怨。”这首词写得自然流畅,林黛玉初进贾府“步步留心,时时在意”,初见宝玉“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的心理都稳稳抓住,自然妥帖地组织到词句里。词如珠玉,其天然流转之处,正是苦心经营的结果。

写诗贵真实贴切,忌做作空泛;贵活泼生动,忌死板僵硬;贵细腻委婉,忌直露浅浮;贵新颖独特,忌套语滥调;贵流畅自然,忌生涩不通。做到这些很不容易,必须要克服几种常见病:不读之病、不学之病、不思之病、不改之病。

打磨一首好诗的3个步骤

在起步阶段,学生的诗词创作需要教师指导,我的经验是“引”“例”“改”三个步骤。“引”是写的动力,“例”是学的方向,“改”是诗的升华,一首好诗的成功要归于“引之力”“例之功”“改之效”。

写作的动机和灵感在于激发,无动于衷的状态难以写出好诗句。钟嵘在《诗品》序言中说:“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以咏物诗为例,我常以“诗谜”做引子,先让学生猜古人创作的“诗谜”,再让他们尝试自己创作“诗谜”,然后拓展到古人的咏物诗词鉴赏。在多重引导激发之下,学生也收获颇丰,创作出许多优秀的咏物诗词。有咏物态之妙的,如学生刘奕彤的《咏樱桃》:“凝露晶莹色,红灯挂碧枝。霞光怜几许,摘取作胭脂。”有借物言情的,如学生赵鑫浩的《咏伞》:“偶因一雨蒙抬举,反为多晴又舍离。相送郎君归去也,倚门独自泪淋漓。”有托物言志的,如学生张谢青南的《咏格尺》:“静卧书桌侧,十毫始入厘。平生唯直取,曲意莫能为。”

向学生介绍古今诗例是为了“仿”,给他们提供可学习的样板——学其字句,学其构思,学其立意。“诗须善学,暗偷其意,而显易其词”,我曾经分享过《随园诗话》中的一首小诗:“自捡良辰去踏青,相邀女伴尽娉婷。关心生怕朝来雨,一夜东风侧耳听。”它写春行的妙处在于:角度新颖、细节鲜明。学生魏世一的《春日远足前夜》写道:“远行久盼踏丘峦,集市狂奔已备鞍。抛却诗书频顾外,乌云唯恐翳春山。” 很显然,她领略了例诗的妙处,取古人之意而易古人之词,鲜活灵动、不露痕迹。

学生创作诗词常见的问题有不合格律、思路不清、生造词语、诗句不畅、意象堆砌等,因此在成诗之后,还应该反复修改。修改是一个既雕且琢、反复打磨的艰苦过程,所谓“知一重非,进一重境”。学生潘昊阳曾写过一首《西江月·寻春》:“虽是春分时令,微风乍暖还寒。清潭垂柳卷珠帘,足踏枯黄一片。欲换轻衫仍早,清冬尚欲流连。俯身拨草柳足边,新绿其间喜见。”我对这首诗的点评是:开头文字太散文化;“清潭垂柳卷珠帘”与“足踏枯黄一片”不谐;“清冬尚欲流连”与“微风乍暖还寒”语义重复;“柳足边”表达生涩;西江月上下片前两句都应该对仗。经过一段时间的推敲,潘昊阳修改如下:“时令应怜偏晚,春分未减轻寒。丝丝细柳卷珠帘,欲挽东风几片。已换单衫轻巧,来观碧水潺湲。俯身拨草水石边,新绿其间偶见。”较之原稿,改稿除了符合词牌要求外,增加的“东风”“碧水”等意象使词作形象更加饱满,上下片分别以景色和人物入笔,也让章法逻辑井然有序。

诗是直达人心的文字,学诗不能太急切,要给学生以充分的自悟过程,把诗词之根扎到深处。同时,也要重视诗词阅读,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体会诗词创作的句式安排、结构变化、词语运用、情感抒发等技巧,“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

(作者单位系辽宁省辽阳市第一高中)

《中国教师报》2018年03月07日第16版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18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