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综合新闻 学前教育 基础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家庭教育 国际教育 民族教育 思想理论 书香校园
首页>检索页>当前

区域教育地理·河南范县

范县课改示范了什么

发布时间:2018-03-21 作者:本报记者 王占伟 褚清源 来源:中国教师报

选择大于努力。

这是一个县9年课改实践佐证出的一个命题。

留有余必多余。

这是一个县9年课改实践验证出的一个命题。

困难就是资源。

这是一个县9年课改实践延伸出的一个命题。

这个县就是位于华北平原、豫鲁交界、黄河岸边的河南范县。之所以对范县课改样本进行解析,是因为其课改在坚守中有升级,在升级中有信仰,在信仰后有突破,至少能带给我们4点有示范意义的启示。 

9年“守一”,课改改出信仰

无论是学校还是区域,课改总离不开一个核心人物。就范县课改而言,这个核心人物就是县教育局长黄守月。

2010年,做了8年乡镇党委书记的黄守月被任命为范县教育局长。当时的范县教育硬件、软件都毫无优势可言,各种现实问题亟待解决,但黄守月并没有急于解决问题,因为他知道,过于关注问题,就容易忽略长远的发展战略。如果找到适合的战略性发展路径,并持续地聚焦、发力,眼前的各种问题将不解自破。

2010年8月,黄守月第一次接触到关于高效课堂、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理论,并参加了高效课堂的体验式培训。这次会议让他认识到,高效课堂的建构对提高全县中小学课堂教学水平会有很大帮助。在和局领导班子商议后,范县教育局选择了3所实验学校,并进行了全员跟进式培训。

一年下来,课改学校教学成绩在全县名列前茅,学生综合素养提高显著,教师反映良好,实践证明课改值得推广。随后,又辐射、推广到全县各初中和每个乡镇的3所小学,进而在全县中小学推开。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小组合作的团队力量、集体荣誉感被充分激发出来,“让每个孩子都动起来”的新课改理念在课堂上得到了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养显著提高。

不轻易选择,不轻易放弃,是以黄守月为首的范县教育局领导班子共同的工作信条。“现实中,有的区域和学校虽然选择了课改之路,但主要领导课改立场不坚定,处处给自己留退路,容易受方方面面的影响。领导内心不坚定,教师就会应付任务,课改就难以取得实效,就容易走回头路。”范县教育局副局长史大士说。

基于这样的信条与研判,范县课改从来不给自己留退路。在强力推进课改的过程中,范县有一项成效显著的策略:所有中小学一把手校长每学期都要做一节课改公开课,并进行多次校长赛课。

锁定课改之路,一干就是9年。9年如一日地持续推进课改,让范县教育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2013年范县教学综合成绩在全市5个县排名升至第二,并连续保持至2016年;2017年跃居全市5县区第一。课改之初,2010年全县参加中考的考生仅为2300多名,许多考生都想方设法去市里上学;课改之后,考生人数逐年“回流”,2017年中考考生已接近6000人……

“这些数据说明,范县实施课改已经深入民心,不但政府重视,而且得到了老百姓的拥护和认可。”黄守月说。

“不忘初心”是当下中国的一个热词。在黄守月看来,这个“初心”就是“一”,不忘初心就是“守一”。范县9年“守一”课改的定力,让越来越多的校长、教师将课改升华为信仰。

在采访座谈会上,轮到范县第一初中教师杨作勇发言时,他并不说话,而是从衣服口袋里掏出两个核桃和一串钥匙,用一把钥匙尖头处插入核桃与核桃树枝成长连接部位,轻轻一拧,核桃就开了。“开核桃可以用锤子砸,可以用门缝挤,还可以用夹子夹,但这些方法不仅不方便,而且事倍功半。这就像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这些事倍功半的方法是传统课堂,我刚才使用的方法就是高效课堂。”杨作勇别开生面的发言,赢得了热烈掌声。

顶层设计,课改连升三级

辛庄镇水利希望小学远离城区,是一所偏远的普通乡村小学。学校在推进课改过程中,校长苏培立大胆利用学生,在每个班级、每个学科专设学生小老师,引导、鼓励学生课下进行网络学习,课上进行自主交流展示,学生竞相自主发展的生命状态令人惊讶。

在教师宋清华的班上,品德与社会、科学、音乐、劳动与技术等学科都是学生小老师担任的,他们先通过网络学习备好课,然后按照流程引领同学们交流、展示。科学小老师崔建文不仅下载了课件,带领大家做实验,还讲解科学练习册;音乐小老师马百魁下载了《国歌》视频,带领大家学唱《国歌》。

由于学生有了强大的自学能力,即使教师请假,学生也能把课堂经营精彩。2016年上半年,教师张翠翠的女儿因肺炎连续两次住院,有一段时间无法到学校上课,班上语文学习委员就带着大家预习、上课。临近考试,张翠翠心里着急,担心班级考试成绩。然而,考试成绩证明张翠翠的担心是多余的,她的班依然考了全镇第一名。“事实证明,相信学生,学会放手,让孩子们自己‘走’,是对他们最好的爱。”张翠翠说。

伴随着“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成为越来越多教师的专业成长方式,范县课改实现了由“点”到“面”再到“体”的三级跳。

随着实验的不断深入,针对不同学校的地域文化特色,2012年范县对正在推广的课改进行了高度概括和深度挖掘,提出了“一主三元幸福教育工程”的顶层设计。

“一主”,即以课堂教学改革为中心,科学深化高效课堂的实践研究,向45分钟要质量。

“三元”,即书香校园、艺术校园、道德校园。据史大士介绍:

一是书香校园。在引导教师读书方面,近年来县教育局累计给全县每一个教师购置图书13本,诸如《快乐改变人生》《高效课堂密码》《写给教育者的积极心理学》等,在全县教师中营造了读书的氛围。在此基础上,开展亲子共读、生生共读等活动,学校的图书馆随时向学生开放,许多学校把图书柜放置在楼梯、楼道、大厅、走廊以及教室,方便学生借阅图书。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如演讲比赛、课本剧展演等,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

二是艺术校园。每所学校、每个班级都要培育和激发学生的特长,根据学生的意愿与选择,组建不同的社团,如竹竿舞、呼啦圈、易拉罐韵律操、乒乓球……每年都安排艺术节、体育节等活动。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特色,如范县二小的校园主题“幸福生活每一天”、范县三小的校园主题“唯美教育”等,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耳濡目染中将艺术内化于心。

三是道德校园。这是学校教育发展的根本,让教师爱岗敬业、为人师表;让学生懂得感恩,热爱祖国。目前,“日行一善,周明一礼,月养一习”习惯养成、道德长跑、学生荣誉申报等活动成效显著,学生自主管理能力明显提升。

对此,有专家评价认为,就许多学校和区域而言,其提升教育品质的方式是“培植亮点,打造特色”,其变革思维是点状的;范县基于课堂变革而提出的“一主三元幸福教育工程”,是区域教育发展的一种顶层设计,其变革思维是系统的。范县深化课改的系统思维方式,对于更广大的区域而言,具有普遍的示范意义。

有无相生,唤醒教育创力

有无相生,是黄守月的思维方式。在他看来,无论是区域、学校,还是校长、教师、学生,想要取得跨越式发展,必须道术结合、标本兼治、有无兼重。这也许正是范县教育持续9年快速发展的秘密。

多年来,范县教育既抓看得见的硬件,又抓看不见的软件。就硬件而言,持续多年新建学校,加大投入,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就软件而言,锁定课改,持续深入推进……硬件、软件的双优化蝶变了教育形象。

在校长队伍建设方面,范县既注重“术”的培训,在课改理念、管理策略、校园文化等方面持续提升,又注重“道”的培育,让校长在生命境界、教育情怀、教育使命等方面开阔眼界,看到更多的卓越样本,唤醒内心的教育梦想。

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范县一方面狠抓名师培育,目前已有8个名师工作室,每个工作室每年2000元的工作经费,在培训上更加细化有针对性,把优先培训作为奖励,给予最有发展潜力的教师。每年教师节,举办树典型现场会,领军人物既有表彰又要分享。全县评选出10名“最受欢迎的教师”,每人奖励5000元。在此基础上关注每一位教师的发展,每两年给全体教师做一次体检。另一方面,营造风清气正的主流教育文化,“评优晋级,让数据说话;教师进城,让成绩说话;选拔校长,让业绩说话”,时时处处传播正能量,让全县中小学教师在工作中真正感受到公平、公正、公开,让一线优秀教师真正得到尊重和敬仰。

有无相生的管理思维和方式,持续改变着范县教育人的生命状态,从深层次解放了教育生产力,激发了越来越多的教育创新力。

范县第二初中实施“教师双营养行动”:物质营养方面,为全体教师配备豆浆机和咖啡机,让教师课间休息时,能喝上一杯热豆浆,品尝一杯热咖啡;精神营养就是给每个办公室征订优秀报刊、图书,让教师工作之余,读书看报、研究教育、提升素养。

该校校长陈先云带领教师团队不断创新,开发5大平台,即微信公众平台、网上阅卷平台、平安校园平台、教学电视平台、微课库平台,重塑了教育教学秩序。

范县思源实验学校更以管理创新赢得发展尊严。学校坚持每天早晨10分钟微教研,全体教师集中在报告厅,以教研组为单位反思昨天教学,改进今天工作。微教研之后,在当天值班校长领誓下全体教师集体宣誓。

为在日常校园生活中提升学生的道德意识和水平,思源实验学校开创无人超市,进货、管理、算账等所有工作完全交给学生负责,无人超市全天开放,学生购物完全自主付账、填写购买记录,如果当时没带钱,还可以先登记、拿走商品,日后付账。在帮扶贫困学生方面,学校改变直接补助的方式,在餐厅设置学生就业岗,为在就业岗工作的贫困学生发放补助,让贫困学生有尊严地自主解决生活难题。

乡村课改,拉动乡村振兴

当前,全国上下正在积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一个典型的农业县区,范县的乡村校长、教师正在将课改延伸至乡村,以乡村课改拉动乡村振兴。

作为语文学科小老师,辛庄镇水利希望小学五年级(1)班学生汲梦真向记者讲述了她的学习方式。

在下午放学前,汲梦真要求全班同学按照预习流程,自学生字词、多音字、形近字,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把握课文重点段落以及重点语句,并提出自己的疑问,进行相关的拓展延伸。

第二天上课时,汲梦真引导同学将课文多读几遍,用自己话简要复述课文。接着按小组分任务,让各组在明确任务的基础上,合作学习、板书展示、质疑对抗……“每当在课堂遇到不懂的地方,才请老师出马”。

“你帮我,我扶你,共进步!”白衣阁乡钱樊姜小学的课堂上不时传出响亮的口号。白衣阁乡中心学校校长魏连珠研发的“帮扶课堂”在全乡遍地开花,帮扶理念扎根于学生、教师心中,师生在“你帮我扶中”幸福成长。就连下课问候语也变成了“帮扶快乐,感谢同学”。

“课前、课中、课后都有口号,喊的不仅是口号,更是课改的激情与自信。”钱樊姜小学校长陈修杰告诉记者,学校积极打造帮扶课堂,构建思维导图绘本教学。通过课改,学校发展了,综合考评每年都是乡镇第一;教师发展了,教师多次受邀请到兄弟县区上示范课;学生发展了,帮扶使学生发现了自身价值。

不仅如此,在魏连珠的倡导下,白衣阁乡的每所小学都开辟了种植园,校园既是花园,也是果园、菜园,不仅凸显了乡村学校的特色,还加深了学生与自然的连接,培养了劳动能力。

白衣阁乡东吴庄小学教师焦轶颖自2012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担任毕业班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每接手一个班级,她都和学生一起写日记,并针对日记内容写不同的评语,日记成为她走进学生心灵的工具。 

焦轶颖将学生两人一组结成帮扶对子,既有互补式对子,也有辅助式对子,还有监督式对子。这种方式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兵教兵,生帮生,并评出帮扶之星、卫生之星、书写之星、诵读之星、劳动之星等在校园内展示,让每个孩子都变得积极主动,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课改让农村孩子自主发展,阳光自信;读书让农村孩子生成思想,独立自主。”范县教研室副主任王树宏总结说。

濮城中心小学通过强化阅读,促进留守儿童精神成长。该校教师宋长青以一个留守儿童精神成长为蓝本,带领学生创编的情景剧《爱在路上》,不仅唤醒了演出、观看的众多学生,还为解决留守儿童精神成长问题创新了抓手。

白衣阁乡杏子铺小学共有180名学生,但上学期末颁发证书、奖状300多张,不仅奖学生,而且奖家长,优秀家长的姓名和照片全部在最显著的位置上墙公布。

为破解“5+2=0”的教育困境,杏子铺小学校长柴亚伟将帮扶的理念从学校搬到了村子,实施校外帮扶的家校合作,小组成员不受年级和班级的限制,小组人数不定,家长和学生轮流当教师、值班人,共同负责监督、解决问题,周一上交“周末帮扶学习记录表”。

在此基础上,学校与村委会联合举办卓越家长培训班,引导家长认识不懂教育的危害、教育孩子的艺术,如何与孩子进行沟通、如何与学校保持一致……并组建优秀家长讲师团,不仅向家长讲解教子经验,而且向村民报告孝敬老人的事迹,向村民传递正能量,提升村民文明素养。

杏子铺小学也因此被评为“河南省卓越型家长学校”“河南省优秀家长学校”,走在了“让乡村学校成为乡村文明策源地”的光芒路上。

《中国教师报》2018年03月21日第14版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18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