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综合新闻 学前教育 基础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家庭教育 国际教育 民族教育 思想理论 书香校园
首页>检索页>当前

不管什么样的教育改革都应该关注“人”。作为一所积淀深厚的百年老校,北京大学附属小学从“人”的生命成长出发,重新定位学校的发展目标,构建了以生命发展课程为核心的育人体系,为学生生命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

北大附小:为生命发展创造课程

发布时间:2018-04-25 作者:庄 严 来源:中国教师报

一项对日本诺贝尔科学奖获奖者的研究表明,在这些获奖科学家身上有一个共同特点,他们大都拥有一个自由宽松的童年。这启示我们,为儿童创设一个充分自由探索的教育环境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价值追求,也是提高育人质量的有效途径。

作为传承北京大学百年文化基因的北京大学附属小学,多年来一直在寻找适合中国儿童、具有示范意义、高水平的基础教育育人模式。面对小学生个性发展不充分、课内外学习负担不均衡、培养模式相对滞后等问题,学校以整体育人观为指导,构建了以“爱、包容、自由、尊重”为价值导向的儿童生命发展课程,希望以此撬动学校整体变革。

“专心地学习,痛快地游玩”是冰心1991年给北大附小的亲笔题词。短短十个字不仅蕴含了对儿童天性的深入理解,也蕴藏了对教育教学规律的深刻认知。北大附小将这一题词作为校训,从“深度地教”“深度地学”“深度地玩”三个维度出发,构建了“三层五类”生命发展课程体系,倡导“学玩合一”的生命课堂,为学生成长提供高质量、多样化、可选择的学习空间。

课改基点:回归“人”的生命价值

创建学校课程体系、对现有课程进行创造性整合,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探索、积累过程。上世纪90年代,北大附小开始参与各种市级、国家级课题研究,改革学校课程。2011年,学校作为北京市首批14所“遨游计划”实验校之一,开展了“课程整合、自主排课”的改革实践。这些都为后续的课程改革积累了宝贵经验,也使学校意识到从顶层设计进行整体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在这样的基础上诞生的“生命发展课程”既是学校针对上述问题给出的一份课改答卷,也是北大附小课程建设集大成的实践结晶。

在生命发展这一主题下,学生核心素养的总体框架在小学阶段如何落实?北大附小立足办学传统和真实校情,希望找到一条校本化的解决路径。

北大附小倡导生命发展(LIFE)的课程理念,其核心指向爱(Love)、包容(Inclusion)、自由(Fredoom)、尊重(Esteem),突出课程的价值性、基础性、选择性、自主性,让孩子们在丰富的可选择的课程体系中,专心地学习,痛快地游玩。

课程实施:让每个生命自由生长

生命发展课程体系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3个方面:从目标来说,聚焦于人的整体成长及整体成长中的关键知识、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从内容来说,试图超越学科,凸显更多开放、个性化的课程创新活动;从方式来说,力图打破传统,用学生核心素养统整学校育人和学科教学工作,推动人的全面成长。

由此,北大附小提出建立“三层五类”生命发展课程模型。“三层五类”是针对小学课程的性质和类别架构的。三个层次分别是基础类课程、拓展类课程、研究类课程。五个类别分别是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健康艺术素养、社会交往素养、国际理解素养。

学校期待,通过多元、开放、立体、自主的课程,让每个学生得到不同课程的滋养,获得更多自主选择机会和自由成长空间。

从课程模式构建角度来看,人文、科学、健康艺术、社会交往、国际理解五大素养领域是北大附小确定的小学课程体系的核心。学校围绕五大核心领域安排和设置生命发展课程的总体内容和学科方向,研究设计了10个小类领域、25个具体方向的分类科目,涵盖目前学校开设的所有三级课程门类。

学校把整体课程方案放在学科课程框架之中,投入大量精力研究设计带有不同学科特质的核心课程、学科群、教学系统,如“开放的学习资源”“教学进程结构”“如何转变教与学的方式”等,构建独特的学科课程整体实施方案。

学校的“博雅语文”从“博吸收”“雅呈现”两个方面构建语文学科群总体结构。“博”关注的是吸收、接纳,是兼容并包、大气磅礴。“雅”则是内化后的展现,是弘扬传统、人文和谐。突破教材局限,“博雅语文”设计了分层多样的博雅阅读,如一年级“绘本之旅”,二年级“桥梁阅读”,三年级“成长之旅”,四年级“博览之旅”,五年级“人文之旅”,通过阅读容量的加大,不断拓宽学生视域。

英语学科提出了“1+3”课堂教学架构。“1+3”有两层含义:一是课堂时间分配,10分钟和30分钟。二是进程模式,一个模块和3个环节。“1”是用四分之一的课堂学习时间(10分钟)开展一个模块学习。在这10分钟里,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需要、学生学习需求、教师教学风格和教学目标,从提供的活动模块中自由选择1-3个教学活动。活动模块包括:Duty Report(值日报告)、Topic Speech(主题演讲)、Movie Show(电影模仿秀)、Story Time(故事时间)、 Music Time(音乐之声)。“3”是指四分之三的课堂学习时间(30分钟),也是指“激活激趣+互动建构+内化整合”3个学习环节。

选修课程是生命发展课程落地的关键环节。从2015年9月开始,学校打破传统的课时结构,实行“长短课结合”方式,重新安排课程和课时,在开足开齐国家课程的前提下,利用周二和周五两个半天时间为全校学生提供142门选修课程。另外,还为所有学生提供每周一个半天的开放课时,用来进行有主题的系列综合实践活动。选修课程主要包括碰碰植物、经济学、法语、西班牙语、打击乐、交谊舞、科普剧、名著阅读、鹿鸣吟诵、郑渊洁童话、好玩的绘本等。每年,这些课程都会根据学生的选课情况动态调整,课程的品质在研磨中不断提升。

实践升华:撬动学校整体变革

北大附小的生命发展课程改革,不仅丰富了课程资源,而且撬动了学校的整体变革。

课程的创生带动了跨学科专业教室的建设,由“碰碰植物”延伸而来的“植物大棚”,成为学生自主探究、自主运营的“碰碰植物俱乐部”;由“天文”课程延伸而来的“天文馆”,成为集星座学习、天象观测、星空探索的“数字天象厅”;基于“演讲与口才”“绘本”课程实施而全新改造的图书馆,成为融合阅读、教学、交流、研讨于一体的开放式“博雅书园”……为了提供给学生一个学与玩的综合场所,学校不吝投入兴建的泡泡体育馆已竣工投入使用,“学玩合一”的理念得到更好的彰显。

学校曾针对生命发展课程面向家长和学生展开兴趣度调查。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1300余名学生中,平均每人选择10.3门课程。在这些课程中,“机器人”“碰碰植物”“游泳”“演讲与主持”“中外名著导读”等一批课程所选人数均在900人以上,超过在校生总数的70%。如今,随着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学校2000多名学生全部参与学校主题化、系列化的活动,一学年有规模的整体学习活动设计36场,为学生自由成长提供了机会。

生命发展课程的建构、实施与资源的二次开发,激发了教师前所未有的创造活力和科研热情。4年多来,有4位特级教师从学校成长起来,数十位市、区级教学骨干和学科带头人脱颖而出,教师们的课程论文在市级以上评比中获奖上千余次。学校课程建设成果曾两次获北京市课程改革优秀成果一等奖,被授予“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单位称号”。2017年6月,由校长尹超领衔申报的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生命发展课程建设研究》也通过批准立项。

均衡发展是我国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北大附小已形成校本部、5所分校、一所民办幼儿园、一个市级师训中心在内的集团联动发展新格局。生命发展课程改革直接辐射到集团内部中小学校、学区及北京远郊区乃至其他省市,让成千上万的家庭和学生受益。生命发展课程体系的构建让百年老校焕发出生机与活力,也为未来找到一条集团学校联动发展的新路径。

(作者单位系北京大学附属小学)

《中国教师报》2018年04月25日第6版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18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