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综合新闻 学前教育 基础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家庭教育 国际教育 民族教育 思想理论 书香校园
首页>检索页>当前

为学生搭建 生命“保护伞”

发布时间:2018-04-25 作者:徐朝金 浙江省衢州市教育局局长 来源:中国教师报

一段时间以来,安全问题是区域教育负责人关注的头等大事,尤其在校园里,疾病、创伤、过敏反应等时有发生。然而,许多学校对学生的应急救护培训既无系统,也无规范测试,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不得而知。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的普及,直接关系到人的生命安全,学校不能说起来重要,落实起来“打折扣”“抱侥幸”,需主动作为,而不是被动应付。

在充分调研和先行试点的基础上,衢州市教育局坚持“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理念,在广大师生中开展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师生防灾避险意识和自救互救技能,降低和减轻突发事故对师生造成的伤害。我们力争到2018年底,全市所有高中段学校(包括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学生应急救护知识普及率达到100%;到2021年,全市所有高中段学校应届毕业生救护员证持证率达到90%以上。为此,我们做了一下四点工作。

强基础、扩队伍。做好学校应急救护工作,组织建设是基础,队伍建设是根本。每个县(市、区)每年必须举办一期以上专门针对师生的救护员培训班。各级各类学校(尤其是高中段)应建立红十字会基层组织,加强学校应急救护组织机构建设,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具体负责学校应急救护培训工作,并为应急救护培训开展创造必要的条件。在坚持自愿的基础上,积极发展红十字青少年会员和志愿者,努力扩大学校红十字会的群众基础,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影响力和号召力。

抓重点、创特色。学校应急救护培训工作应结合实际,善于抓重点、创特色。学校围绕红十字文化传播、生命健康教育、人道实践活动等重点,抓好各项“规定工作”的同时,坚持从学校教育教学实际和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的实际需求出发,创新开展“自选动作”。力求在传播红十字文化上,创形式、精内容、巧手段;在开展生命健康教育上,强阵地、齐参与、求实效;在红十字社会实践上,善结合、打品牌、扩影响,创出学校特色与亮点,为学校教育教学实践服务。

严管理、求规范。学校应将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培训纳入高中课程计划,重点普及应急救护知识,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培养学生关心社会、服务他人的意识。按照《中国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标准化工作手册》实施培训和管理,以浙江省红十字会编著的《应急救护培训手册》为教材,由具有救护师资质的教师实施培训。

重参与、增活力。做好应急救护培训工作,首先要让学生对应急救护有认同、有兴趣。学校必须遵循学生身心成长规律,从他们的思想实际和认知能力出发,增强应急救护项目的知识性、互动性、参与性和趣味性,增强应急救护培训的吸引力。要善于运用信息化手段,发挥校园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作用,积极普及应急救护知识,组织开展志愿者招募活动。在活动的组织和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充分发挥青少年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形成教育和自我教育的合力。

当然,我们还要积极争取政府重视和财政支持,动员社会爱心力量参与,结合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基地、农村文化礼堂等项目,加快建成一批集红十字文化传播、应急救护培训、生命教育体验、心理疏导等功能于一体的生命教育基地。如此,才能让学生学得安全、健康。

《中国教师报》2018年04月25日第15版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18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