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综合新闻 学前教育 基础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家庭教育 国际教育 民族教育 思想理论 书香校园
首页>检索页>当前

教育是心灵的唤醒

发布时间:2018-06-20 作者:宋建东 来源:中国教师报

小时候,由于我入学时年龄尚小,有些东西学起来较慢,有人说“这孩子真笨”,我妈却说“哪有笨孩子,只是时候不到,我女儿一定能学会”。果然,有一天我突然间“顿悟”,那时甭提我有多欣喜。这样的童年往事镌刻在我记忆深处,成为我做人、做教育的生命之根。妈妈简单而朴实的话语,为我播下了教育信念的种子,那就是相信每个孩子,相信花总有一天会开放的!

我曾写过一篇教育散文——《每一朵都能开成花》。自身的成长经历和后来的教育实践,生长成了我的办学理念:生命如花幸福绽放。其内涵之一就是每朵花都有自己的美丽,每朵花都有自己的花期,要相信“成长比成绩更重要”“过程比结果更享受”“立足于精细的过程,一定会有精彩的结果”。

这么多年来,在我的教育字典里没有笨孩子,学校从未把取得成绩作为唯一的目标,而是把“立德树人”真正放在首位,立足于科学的精耕细作教育的全过程。因此,我们从未停一节音体美课程,直到学生毕业考试的最后一周;我们从不因为比赛而打乱正常的教学秩序,从不因为成绩排斥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全体教师都信守一个理念,比起学生一时的学习成绩,学生的一生成长更重要!为此,学校特别关爱那些特殊的孩子和弱势的群体。把他们作为一种可贵的教育资源,在一个个艰辛却美丽的教育情境中,谛听花开的声音,享受教育诗情画意般的美好意境。

记得2000年9月开学不久,我们走进一年级教室进行教学观察,一个怪异的声音不断地重复着“老师好,老师好”,循声看去,是一个个子很高的男孩子,显然已超过正常入学年龄。他的脸和身体抽搐着,艰难地坐下起立,不停地发出声音,无法控制自己。听完那节课走出教室,我的心情沉重而急切。一度我们认为,让这样的孩子去特殊学校,接受更专业的矫治可能更好。但班主任钱丽萍跟我们解释说:这孩子是因难产缺氧造成的脑瘫,他的妈妈恳求能够在这里就读,并愿意陪读,希望学校给孩子一个机会。

听了钱丽萍老师的话,我既感动又惊喜。钱丽萍老师完全可以说服家长,让这个孩子尽快转到特殊学校,这样既简单又轻松。而留下这个孩子,意味着更多的付出和艰辛。作为一个教师,能够有这样的悲悯情怀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呀!我想,那就试试吧。从此,孩子的妈妈每天来陪读,孩子也安静了许多。钱丽萍老师和其他任课教师也逐渐与这个孩子建立了感情,课下有空就一起陪伴他。这个孩子也慢慢地接纳了教师。同时,钱丽萍老师还教育其他孩子如何关爱这个孩子。一段时间后,不用妈妈陪读,这个孩子也能适应学校生活了。

转眼间,毕业季到来,有一幕至今深深地印刻在我的记忆中:轮到钱丽萍老师班照相了,几位同学搀扶着那个特殊的孩子,一起簇拥在他周围,一切是那么和谐、自然,每个人都很快乐。那一刻我的眼睛湿润了。我再次深深地感悟到:教育就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连接与唤醒。因为一个特殊孩子,学生金子般的心灵花朵绽放了。钱丽萍老师和50个孩子真诚的关心与帮助,让一个不幸的母亲不再孤独无助,也让这群幼小的孩子在充满温情与仁爱的氛围中生长出细腻、体贴的心灵,生长出温暖别人的力量。

这不正是真正的教育吗?用我们对生命的敬畏、关爱温暖照耀唤醒孩子们幼小纯真的心灵,让孩子们的心灵充满爱,充满对自己﹑他人﹑生命﹑自然﹑世界的爱。

(作者系内蒙古包钢实验一小校长)

《中国教师报》2018年06月20日第13版 

0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18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