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综合新闻 学前教育 基础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家庭教育 国际教育 民族教育 思想理论 书香校园
首页>检索页>当前

炒作“高考状元”可以休矣

发布时间:2018-07-04 来源:中国教师报

日前,全国各省份高考成绩陆续出炉,高考录取控制分数线相继公布,关于高考状元、高考喜报一类的炒作行动也“蠢蠢欲动”。有关部门曾三令五申不让炒作类似的新闻,在今年5月8日召开的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教育部长陈宝生就明确表示,各地严禁宣传“高考状元”与“高考升学率”。

“禁令已发,言犹在耳,但是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里,估计各地‘高考状元’以及他们是被北大还是清华录取的消息,依然会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北京大学考试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招生办公室原主任秦春华说。

现实的确如此。在微信朋友圈和网站上,不少媒体、学校违规宣传高考成绩、“高考状元”的现象依然存在。还有一些媒体平台和学校网站的信息,乍看之下确实没有出现“高考状元”“高考升学率”等字眼,取而代之的是“学霸”“最高分”“第一名”“高分天团”等字词。

据报道,某省高考文理科第一名揭晓后,各路媒体蜂拥而至,两位考生的家庭情况、兴趣爱好、学习经历等都被公之于众。浙江某媒体更是兴奋地宣布,其APP上关于高考第一名的报道点击量超过70万人次。

针对“状元”的炒作之风缘何高温不退?有评论指出,背后主要还是源于学校和某些商家的利益驱动。“状元”之所以能成为“状元”,背后其实有许多偶然的因素,却可以被视作办学实力的象征,成为学校的“成就”,乃至一个地方教育部门的“政绩”。所以,即便教育部明令禁止公布成绩排名,某些学校和培训机构依然能够找到“状元”。

“炒状元最能引起‘几家欢喜几家愁’。本来成绩一出来,考得挺好的,看到状元分数,孩子会少了底气,乃至闷闷不乐,那些考得不好或者一般的,在状元光芒普照下,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炒状元最能制造家庭焦虑,让在努力奋斗上一点不输别人的孩子黯然无光。”四川在线天府评论新闻观察员程振伟说。

北京市十一学校特级教师曹书德也认为,炒作状元、吹嘘高考成绩的行为“俗不可耐”,他指出,“当你拿‘状元’和前几名的姓名和分数公开炫耀时,你是否想到全年级还有几百上千名没被你炫耀的学生是怎样的心情?你是否安慰了未能考出正常水准的学生?你是否知道落榜的学生及其家长心中的滋味?”

炒作状元,实质是在放大社会焦虑。如此顽疾,如何破解?

“要想从根本上消除对‘高考状元’的宣传炒作,就必须使相关利益相关者违反教育部禁令所付出的代价远远大于其从宣传炒作‘高考状元’中所获得的收益。” 秦春华说。

好在一些有责任的学校,已经开始主动作为。日前,针对个别机构在网上炒作“名校高考平均分”的情况,北京四中、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北京市十一学校、清华大学附属中学等10所学校发表联合声明,明确称“学校未对任何机构公布、提供考生成绩、名次等信息,没有任何机构与学校核实相关数据。学校坚决反对炒作状元,炒作成绩排名等应试行为”。

在这样的背景下,北京市这10所学校能站出来发布联合声明,反对炒作“状元”、炒作成绩排名等应试行为,可谓一股清流。

“要让教育领域变得风清气正,不仅需要教育主管部门积极主动作为,让违规者得到应有的惩罚,还需要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形成共识,树立‘不以分数论英雄’的高考观、成功观,把关注点从单纯的分数、排名转移到人的全面发展和多元成长上来。” 《中国青年报》评论表示。

(本报记者 黄浩 综合报道)

《中国教师报》2018年07月04日第2版 

0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18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